8.6 C
Milwaukee
Saturday, April 20, 2024
博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描写当时百姓欢度春节的场景,几百年后,中华民族的春节作为一种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越来越广泛地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每到中国农历新年,无论长幼、无论贫富、无论闲忙、无论何地,中华民族必定要举国欢庆、举家欢庆。身居海外的华人虽没有假日享受,没有大街小巷节日气氛渲染,庆祝春节仍然是头等大事。家庭朋友聚会自不必说,华人社区组织的各类自编自演节目一场场、一幕幕、一波波精彩纷呈、此起彼伏、目不暇接。本报编辑部花费数周时间,收集整理各地威州华人庆祝春节的精彩片段,呈现给读者,一睹威州华人春节的火爆场景。  密城是华人居住人数最多的城市,华人占威州华人近40%。2月2日,密城华人社区率先掀开了庆祝2019春节的序幕。历时三个多小时的晚会可谓丰富多彩,歌舞节目依然备受青睐,孩子们稚嫩的舞蹈、自编的小品、童声朗诵充满童趣,给父母和老师带来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2月3日,蟋蟀学堂的美国父母和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春节。  麦城是威州华人集中居住的第二大城市。据统计,约有近四千华人居住在得天独厚的大学城,不仅有知识渊博的学者、教授,多才多艺的留学生们为当地的春晚舞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成为麦城华人春晚的“台柱子”。 2月3日 Chinese Student and Scholar Association ( CSSA) 的春晚,留学生们的春晚节目气势恢宏,真实反映了年轻人的火热激情。   2 月9日,与年轻人不同表演风格的麦城华人教会春晚,中国传统服装旗袍秀,尽展华人女性的温婉和典雅。   密城周边的小城市,虽然华人人数不如密城、麦城,但庆祝春节的热情豪不示弱。2月2日,威州东北华人协会举办春晚的舞台,热闹不失温馨和淡雅。  盛产西洋参,有“参都”美称的马拉松市,2 月16 日当地华人男女老少齐上阵的饺子宴,看了让人垂涎。   从事教育事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 中文教师尹迪和张秋红带领班里的美国学生,将课堂( Oak Creek West Middle School, East Middle School,Green Bay Notre Dame Academy) 变成了庆祝春节的晚会。美国小朋友们在中文老师的带领下,包饺子、练书法、剪纸花,有吃,有玩,开心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春节的文化。  Racine Kenosha 地处芝加哥和威州之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Foxcon 落户此地。消息一经发布,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城,一夜成为“网红”。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也被受关注。2月9日,拉辛基诺莎华人协会负责人Amy 李组织一场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庆祝春节。 2 月17日, 由密城五大华人组织,密城华人社区(MCCC)、华美协会- 威州分会(OCA )、威州大学-密城分校 (UWM)、Marqutte 大学、威州医学院(MCW) 学生会联合举办GALA 春晚。   最后一场2月26日迟来的春晚。威州华人商会(WCCC)和密尔沃基商会(MMAC) 共同举办的商会春晚。这是威州华人商会成立来首次举办庆祝春节晚会,邀请了芝加哥中领馆刘军副总领事和商务参赞绉小明先生。刘军副总领事专门为参加晚会的来宾发表讲话,阐述中美贸易合作的广阔前景。   要问春节为什么如此魅力非凡,赢得世界各族人民竞折腰,纷纷加入庆祝的行列?根本原因是春节传递的是快乐 、和平 、吉祥 、祝福 、友爱, 这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望。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们期待,春节像一棵千年的古树,根置于中华大地,枝繁叶茂,花开世界各地。待到普天同庆日,即是世界和平时。 (《密城时报》编辑部 摄影 林卫东 宋嘉声...
Emily Wang, Youth Section Editor (青少年版编辑) Milwaukee Chinese Newspaper’s Youth Section is used for its ability to display the diverse range of articles written by the Chinese youth of Milwaukee. Each article is created in hopes of shedding light on the view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long with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s that each individual student may be going...
第二十一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于上周六4月13日在UW-Milwaukee的Bolton Hall成功举办。自新冠疫情以来,由威州中文教师协会(WACLT)举办的年度演讲比赛转移至线上进行。今年在大家齐心协力的精心准备下重新回归现场,获得圆满成功,大大地促进了威斯康星州各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 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是由WACLT举办的年度盛事。该比赛旨在激发威州各地的大、中、小学生学习与应用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加强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一赛事为广大中文学习爱好者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成为威州中文学习者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并见证这场盛大赛事,今年更是盛况空前。 上周六一大早,就有校车满载学生陆续进入比赛会场。作为中国文化形象大使的“大熊猫”早已在门口恭迎大家。上午九时,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起,Sheboygan南高中的红莲舞蹈队携传统的中国龙舞进入会场,正式拉开了此次盛事的帷幕。舞蹈队的同学们不仅舞龙舞狮,还带来了青春活力的现代舞,让人一饱眼福。Kromrey初中女孩的民族独舞妖娆婀娜,欢快灵动。 学生们在台上载歌载舞,中文学校的老师们也个个多才多艺。麦迪逊民乐团的老师们给大家展示了传统民族乐器合奏。琵琶、二胡与竹笛合奏的《花好月圆》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国粹京剧片段程派青衣《彩蝶飞》令人回味无穷;一对年轻伉俪完美演绎歌曲《我们》;还有一众老师的唐诗宋词朗诵为演讲比赛做出了标准示范。一个小时的开幕式节目丰富多彩,令人感觉意犹未尽。 新上任的协会会长Daisy Liu在开幕式上激情致辞,热情洋溢地欢迎大家的到来,真诚地感谢所有的支持机构与志愿者们。并在最后宣布了此次比赛的程序与诸多事项,为接下来比赛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 协会根据学生年龄和中文是否为继承语,设立了多个组别进行评比,包括小学低龄组(K-2年级)、小学高龄组(3-5年级)、初中组、高中组以及大学生组。今年共有93名学生报名参赛。协会一如既往允许学生的亲友团同时进入教室观摩。 评分方面,协会沿用以往的统一评分标准对选手的演讲进行评定。评分维度包括任务完成程度、词汇使用、流利程度、发音标准和现场表现,每个维度的分值为1-4分。为确保公平,协会特别邀请了威州不同地区的教师担任评委。 开幕式节目表演完毕,大家从观礼堂依次进入事先分好的组别教室。志愿者与各位评委早已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迎接各位参赛者与亲友团的到来。参赛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地期待比赛。在比赛开始前,评委老师向所有参与者宣读了本次比赛的文明规则,确保选手们顺利完赛。按照计划,比赛于上午10点半准时开始。各个教室里比赛进行得井然有序,充分展示了协会的组织能力。 根据大赛要求,低龄组选手可以选择背诵,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年龄组的选手则必须自行撰写演讲稿。他们的演讲涉及多种主题,如讲述成语故事、家庭成员生活、暑期打工作生活、学习外语或中文的感受,以及关于中国学生压力这样深刻且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广泛且富有深度,让评委老师们啧啧称赞。低年级组的小朋友们也展现出惊人的表现力。他们的演讲声情并茂,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讲述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这些出色的表现让评委老师们由衷地赞叹,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一个多小时的比赛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学生中文演讲实力高超,使得比赛异常激烈,难分伯仲。评委们经过严肃认真的评选,根据总分高低,从每个组别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与奖牌,给予了所有参赛学生极大的鼓励。 Sheboygen学区中文学习爱好者众多,此次共有37位学生报名参加了比赛,是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大团体。他们中不少既是志愿者,也是参赛者。大多数同学在非继承语组中分别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优秀成绩。密城现代中文学校一直是威州中文演讲比赛的支持者与重要参与者。这次共有近二十名学生参加,其中不乏兄弟姐妹同时参赛的家庭,充分体现了参与中文学习与交流的热情,并在继承语组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中文学校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蟋蟀学堂今年首次有学生代表参赛。两名低龄组学生表现不俗,分别斩获各自年龄组的第一名,可喜可贺。   下午一点,闭幕式正式开始。协会邀请学生上台体验舞龙舞狮,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协会此次还增加了给年度优秀中文教师颁奖的环节,表彰她们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年共有四位老师获此殊荣。她们分别是来自Milwaukee的刘永艳老师和来自Madison的吴宇舟老师、朱卫华老师和田   老师。随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演讲比赛现场颁奖环节。因为出现了小故障,颁奖典礼移至户外继续进行。虽然没有室内的镁光灯闪烁,但是室外春光明媚,和风吹拂,别有一番生趣,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对于所有参赛的学生来说,这也将成为一次特殊而难忘的经历。 协会特别感谢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热情参与和关注。他们的支持对于比赛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协会期待未来的比赛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努力将这一赛事办得越来越好,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中文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感谢威斯康辛州中文教师协会、老师和参赛学生家长提供照片! 《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编辑    
冰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失去亲人的人,心中的忧伤犹如天上飘落的细雨,挥之不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一天,我们和逝去的亲人再次从情感上拉近距离。 清明节,走在家乡熟悉的土路上,去看望离开我们已十年的妈妈。家乡的一草一木,勾起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家乡,一个辽河岸边偏远贫穷的小村庄,是我出生地方,我度过童年的地方,就像拓在石碑上的经文,刻在我的记忆里;曾经生活在老家的人们,和自己血浓于水,我们称他们为亲人,那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深深扎根在游子的心中,无论离老家多远,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过往的回忆,纵使走过万水千山,也像牵引风筝的那根线,成为身在异乡最纯真的乡愁。似乎飘过故乡原野上的一丝风声,也能化作一曲回肠荡气的乐曲,每一个音符,都会提醒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的根在哪里。 老家的炊烟伴我长大,长大后变成了我记忆中,一幅悠远绵长的水墨画。那淡蓝的烟里,满是平常人间朴素又温暖的气息。悠悠的辽河水,油亮的黑土地,承载着我满满的童年回忆。离我家不远的那条小河是我童年最大的游乐场,炎炎烈日下,一群嗮得黝黑而又健康的孩子,整日在浑浊的河里面扑腾玩耍;小路边、野地里、每一颗小草、每一朵野花都是那个时代穷人家孩子的有趣玩具;树上小鸟的歌唱,是我童年里除了样板戏之外,能听到的最灵动的乐曲;村里村外的小路上、树林里记不得留下我和小堂姐多少的足迹和身影。小小的我们,物质匮乏而又动荡的年代,没有美味的零食,没有漂亮的花衣,更没有父母适时的关爱和适度的陪伴,一对小姐妹,互相依恋,自娱自乐,度过了一个暗淡、艰苦、却也是无拘无束的童年。 老家是穷的,童年是苦的,只有几岁的我,也会和哥哥姐姐一起,背上箩筐,走出很远的路,去帮家里挖野菜,搂茅草。记得按照妈妈的吩咐,一整天都会规规矩矩地守在菜园旁,防护鸡鸭来偷食菜地里一家人赖以为食的大白菜。记得咬一口都掉渣的粗面玉米饼子和不飘一丝油花的白菜汤。记得那个没有干柴的冬天,妈妈每次烧火煮饭,都从灶堂下冒出的满屋子呛人的浓烟。记得呼呼的北风,透过土坯房的缝隙,吹过冰凉土炕上,缩在被窝里的我们的小小脑袋。 妈妈是个美丽勤劳的乡村妇女,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她的日常。艰苦的生活,简陋的房屋,她从不抱怨,辛苦她自己,将自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仍然记得,房前屋后,妈妈辛苦劳作的时令蔬菜,搭配着艰苦年代的玉米高粱,养大了我们。小河里的小鱼小虾,以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成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一年中所有的节日 -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无论怎样,妈妈尽她所能,准备一家人的节日美食。至今我吃过最好的饭菜,依然是妈妈亲手做出来带有妈妈味道的美味佳肴。老家的毛草房不大,院子却很宽敞。房前栽了几棵葡萄,炎热夏季,郁郁葱葱的葡萄爬满了架,搭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凉棚。秋天,葡萄熟了,伸手可及的美味葡萄,是我唯一能吃到的水果。房后,种了一株刺莓,粉色的花朵开满一人多高的树丛。下雨天,有一种身材很小、全身嫩黄羽毛的小鸟,在刺莓丛中轻盈灵巧地上窜下跳避雨。刺莓的旁边,种了一丛芍药花,层层花瓣上,沾满颗颗晶莹剔透的雨滴,更显芍药花的鲜嫩美丽。芍药花的右侧,是一株灯笼花,一串串垂下的灯笼花,像及了红色的灯笼。因为有了这些花,我的家是村里最美丽的家。那时村民能吃饱饭已不容易,没有谁有心思种这些花花草草。妈妈是要强的人,穷日子也要过出色彩来。 雨天,妈妈难得的不出去做农活,在屋里也不闲着,给全家人缝补衣服、鞋袜等。妈妈的针线活儿非常好,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一人要缝制全家爷爷、奶奶和我们兄妹五人的穿用。有很多夜晚,我们都睡着了,妈妈忙完地里的活,在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有时还要帮助邻居做棉衣、棉裤。 而今,我们离开家乡已几十年,纵然出走半生,每次回到家乡,心中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我知道,这里是我们的根,它是一种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存在——这里,长眠着我的先祖、我的爷爷奶奶、我的伯父伯母、和我亲爱的妈妈!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亲人安息的地方,只要它在,我心就在,我的根就深植于此,我们的一生就变得有意义。 春天是美丽的,美丽的春天里,有一个忧伤的节日,那就是清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自然的节气,更是一个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节日。也许,每一个节日都隐含着特殊情感的仪式,而清明的象征是乡愁和思念。每到清明,家乡的景像似一场微澜的心雨,一点一滴湿透我的心田。那些曾经走在我们前面的亲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温暖,将永存心间,正如风记住了花香。我们也会记住老家带给我们浓得化不开的血脉渊源。我们记住了老家,老家也会一直看着我们,它将陪伴我们一路前行,追逐生命的光亮。 妈,我回去了,明年再来,愿天堂里你安好!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照片来源网络    
作者:永钧    祖父中等身材,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不胖也不瘦,微微有点驼背,微黑透红的脸庞,花白的头发,长长的白眉,一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形象,一看就觉得是一位值得信赖,值得尊敬的老者。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初冬,祖父的病情开始加重,不断地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一天早上,一直在祖父身边照顾他的姑姑说:“爸爸快不行了”。于是,我们全家都集中来到祖父床边,那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弥留之际,父亲趴在他耳边不停呼唤着他,他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应答。父亲含着泪告诉祖父:“你的儿子、媳妇、孙儿、孙女都来送你了,你一路走好”。就这样祖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模样很安祥,没有痛苦。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他临终前的这一幕,我都还记忆犹新。 听祖父讲我们家族这一支是明末清初从广东花县迁徙过来的,所以我们称呼祖父、祖母为阿公、阿婆。阿公出生于一个大家族,曾袓父是前清的举人,在外做官。阿公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家境富裕,在一个大家族里他是最小的儿子,在书香世家里成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庭训。他从小在私塾读书,饱读四书五经,学识功底从他的文章与毛笔字中可窥见一斑。 曾祖父对阿公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潜心读书,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由于历史的变革,晚清政府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当时的读书人想通过科举求得一官半职的美梦完全破灭。当时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阿公,备受打击,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彷徨迷茫之中,正值孙中山创建了“同盟会”,阿公就加入了同盟会,后转入国民党成为特别党员。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初年各地军阀混战割据,我们的大家族开始走向衰败。大家族分了家,阿公分得的财产较少,于是搬迁到乡镇居住。为了一家生计,阿公投笔从戎,投身于军队成为了一名书记官(部队里的文职官员),开始了数年的军旅生活。当时年青气盛的他还想干出一番事业,后来因亲眼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军官腐败克扣士兵军饷,欺压百姓等现象,加之军旅生活艰辛,他决心离开部队。不想由此还连累了家人,部队找不到阿公,就把阿婆抓去拷打。后来每每提起此事,阿婆就苦口婆心地提醒我父母说,今后我们子孙都不要从政或参与政治有关的职业。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阿公后来又不得不再次受聘担任了县长。从政多年,目睹民国政府搜刮民脂民膏,派款、抓壮丁,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做这样违背自己意愿的工作。加之薪酬也不断削减,于是他最终决定辞职。 读书一直是阿公的爱好和习惯,《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东周列国志》都是他喜欢读的书,偶尔他也看一些闲书如:《聊斋》《封神演义》等。虽然赋闲在家,但他因饱读诗书,又熟悉民国法律,他做起类似现在律师一样的工作,帮助别人写诉状打官司,从而取得一定报酬贴补家用,周围老百姓都亲切称呼他为“师爷”。解放后,作为一个普通老人,他拥护共产党,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看报纸,主动帮助居委会办起了黑板报。他把报纸上的要闻摘录下来,写在黑板上宣传出去。当地政府还特别邀请他参与了县志的编修工作。 我幼年刚记事的时候,祖母就离世了。从此以后,祖父便与我父母和弟妹们朝夕相伴。父亲在外谋生经常不在家,我和祖父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阿公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喜欢身着一件深色的长衫,穿一双圆口布鞋,生活很有规律,早上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抱着他喜爱的青铜水烟袋,青花瓷茶壶,去谭家茶铺喝早茶。午饭后睡一个小时午觉,下午看书或报纸。晩间他喜欢一人独酌,到古家酒店切点烧腊,要二两白酒自斟自饮。有时候我们弟兄姐妹也去他那儿蹭点吃的,听他讲故事和家族里的点点滴滴。阿公一直要我们记住家族排行辈字。在家谱中,我是家族有记录的第23代,排行“永”字。 阿公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为人厚道之人,经常教育家人要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曾听他讲起过在部队里从枪下救出一条年青生命的故事。在一次行军中,他看见一位连长要枪毙一个逃兵,他立即叫勤务兵制止了正举枪准备射击的连长,问明了这个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娃娃兵的真实情况。原来这孩子是被抓来的壮丁,家里很穷,只有一个老母亲,他立即就把这个年轻人放了。一提起这件事他就感慨不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了一件为子孙后代积阴德的事。 阿公对儿孙后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经常给我们讲述家族史,灌输一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我刚上小学就开始给我讲一些“三字经”里还听不太懂的励志故事,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窦义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李密挂角”等。再长大一点,可能是为了开发小孩子的智慧和好奇心与想象力,就讲“西游记”--孙悟空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没有翻出佛爷的手心,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故事;“封神演义”、“姜子牙打死琵琶精“和“一千零一夜”魔鬼被装进瓶子里等神话故事,可见对儿孙的教育真是用心良苦。 他对我们的学习和品德要求也十分严格。记得我小学二年级刚开学不久,因为贪玩我和两个同学逃学,将学校刚发的语文课本丢了。他告诉了我母亲,我也做好了挨揍的准备。当母亲举起板子要打我的时候,被阿公制止了,他说:“你打他他只知道皮肉痛,但没有触痛他的心,以后照样犯”。第二天阿公就找我同学借来了一本语文书,按照同样的大小和页数,用毛笔一页一页地抄写了整本书并用硬纸装订好。在交给我这本书之前,阿公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部队的时候,有一个参谋,马虎大意将一份文件弄丢了,差点把命丢掉。由于有上级说情,才给了个开除处分。阿公最后严肃地教育我,你这样从小不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马虎大意,如果长大了为公家办事要犯大错的。他说的这番话让我记住了一辈子。 诚信做人、遵守纪律,也是阿公教育我们的做人原则。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原本在家附近的完小上学,但听说邻居一小学不但好玩,还给学生发糖果。我自己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私自转学到邻居小学。只上了两天课,就被阿公发现了。他非常生气,到学校找到我,要我立即退学,并带我一起回到原来上学的完小,向校长、老师承认错误。回家后狠狠地训斥了我,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做人要有诚信,既然在完小报到上学了,就不能背信弃义,更不能不经学校批准私自离开学校”。经过这次教训,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有行为规范,要遵守纪律。阿公还经常教育我,读书就不能偷懒、贪玩,要下功夫。他常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当时我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我还是认识到了逃学,不好好读书是错误的。 这两件事让我印象很深,至今都没有忘记。我孙女在上初中一年级时,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写一篇自己的家族史。她给我打电话要我回答几个问题,其中就问到我小时候最难忘记的事情是什么?我在向她讲述家史的时候,就提到了以上两件事,她如实地写了一篇介绍自己家族的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一晃已是几十个春秋,我也早已成为祖父。如今又逢清明,想起祖父对我的教诲,让我受用终生,我也想把祖父这些有益的言传身教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算是留给后辈的一点精神财富吧。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米浩轩  (指导老师:邹然)   今天下午,我到后院去,看见小菜园里的西红柿苗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了,都结果了,其中有一些已经开始变红了。于是我赶紧走过去, 想仔细看看。 小菜园里有几棵西红柿。每一棵都长得很高,快跟我一样高了。每棵上有很多分枝,每一根枝上长出很多绿叶子。西红柿的叶子看起来挺漂亮的,叶片的形状很优美。仔细看的话,每片叶子其实都不一样。 西红柿的花是黄色的,小小的,一串串的很可爱。有的花刚刚开放,新鲜的花蕊露出来,引来小蜜蜂采蜜;有的还是花咕朵,鼓鼓的含苞待放;还有的只是绿色的小咕朵,过几天它才会开放。 我最喜欢看西红柿的果子,它们有的刚刚长出来,像一颗绿色的小豆子; 有的长大了一些,像青色的葡萄;还有的开始变红了,像小乒乓球似的。每当西红柿的果实变红,我都很开心,因为可以自己亲手采摘了。洗一洗,放在嘴里,好甜啊! 看着看着,我觉得我自己也变成了一棵西红柿苗。在肥沃的土壤里晒太阳,随着微风摇摆,跟小蜜蜂们打招呼。每天,妈妈都会来给我浇水。有时,还会给我施肥。我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好幸福啊!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    
作者:申语柠 (指导老师:邹然) 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我都会到阳台下面的紫色缸里看青蛙,看它们抓虫子吃。 多活泼的青蛙呀!它们在石头上蹦蹦跳跳,在水里游来游去。有时我把手指放在缸里,青蛙会游到我的手指上,然后把它们的“手”搭在上面;有时候我会把青蛙放在手心里,它用肚皮蹭蹭我的手心,小腿滑过我的手指,在我的手心里“懒洋洋地躺着”。这时我可以仔细地看到,青蛙身上有环形的花纹,圆滚滚的白肚皮,四条有力的腿除了能游泳和蹦跳,还能挖土。 早晨看青蛙“起床” 很有趣。一开始,它在石头上“睡懒觉”。忽然,它睁开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开始做起“早操”。有时候在石头上蹦蹦跳跳,有时候在水里游来游去,有时候会鼓起圆圆的眼睛,有时候坐在石头上,好像在想念着它的池塘。接着一只只青蛙都起来做“早操”。瞬间,缸里充满了活力,变得特别热闹。 我每一天晚上都会跟我的青蛙说晚安,它总是会叫三声,让我能睡一个大好觉。 小青蛙真是我的好朋友啊!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密城时报》青少年编辑部
作者:Grace Chen ( 九年级)   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里,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就是春节,这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我清楚地记得我家还住在中国的时候,每当春节即将来临,大人们都忙着打扫自己的房屋,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贴上喜庆的对联和大红的“福”字。大家都忙着准备办年货,到大街上买很多过节的菜和糖果。家长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商店购买新衣服。过春节,我们小孩子可开心啦。不但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放鞭炮和礼花。正月里,我们会给长辈拜年,然后得到很多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寓意着岁岁平安。 虽然有这么多庆祝春节的习俗,我最喜欢庆祝春节的原因却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今年的二月九号是除夕夜,我的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和我一起在我们美国家里庆祝春节。妈妈买了很多年货,准备年夜饭。比如麻辣烫、龙虾、炸丸子、口水鸡、和我最喜欢的红烧鱼。当我准备开始吃红烧鱼时,妈妈突然拦着我的手说:“鱼不能在除夕吃,要等几天才能吃,因为这样才能年年有余。” 虽然我们家除夕晚上会红烧一条整鱼,但是当天晚上不能吃,要等到过完年,新的一年到来后再吃,这就寓意年年有余。 转眼间,我来美国已经七年了,现在还仍然清楚地记得七年前在中国过年的点点滴滴。虽然在美国过年和在中国过年有些不一样,但是年夜饭还是叫团圆饭。“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春节,我就特别想念与中国的亲人一起吃团圆饭的热闹场面,想回中国过年。在我看来,过年的味道,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味道,这才是最幸福的味道。只要每年过年能与家人一起团聚,就是一个圆满的春节!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    
作者:Raymond Yang (九年级)   中国的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可是中国人通常在腊月就开始做准备了。妈妈这几年开始自己做腊八蒜,还腌了东北酸菜。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就是从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从厨房里的灶王爷到除夕中的年兽,对中国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每年腊月二十三,人们通常会烧灶王爷,让他上天给天宫里的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厨房的一年中发生了什么。虽然有点像跟踪,但是灶王爷并不跟踪你的行为。灶王爷被贴在家里厨房最大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护家宅,为家宅之信仰。与其它保护家宅的五位神明,门神、井神、户神、灶神和中霤类似,他们一方面守护家宅,保人平安,另一方面向天庭传递人间的信息。人们在过小年时祭拜灶王爷,先给他许多好吃的,然后将他的贴纸烧了,让灶王爷上天去帮着说好话。 “二十三,糖瓜粘”就是指这一习俗。一直到正月初四,人们才再次把它请回到家宅的厨房灶炉上。 中国的传说故事中有许多猛兽,与春节有关的凶恶怪兽就是年兽。年兽的外形看起来像狮子和狗的混合体。这猛兽一年四季都住在深海里,只有在每年腊月三十那天,它会闯入村庄吃人,因此就被称为年兽。住在村庄里的农民,后来慢慢发现这凶残可恶的怪物有三怕:巨响、红色和火光。为了吓跑年兽,每到年尾,村民们就在家里的大门上面贴红色的对联。除夕夜,村民们通过燃烧竹子来让它们膨胀,产生啪啪的巨大声音。为了避免年兽吃人,他们还会团聚在村庄中间的火坑面前,燃烧大火,这就叫熬年守岁。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每到春节,妈妈都会跟我重提这些传说故事。她还会给我做胡萝卜馅的肉丸子和包饺子。对北方人来说,饺子是年夜饭上一种不可不吃的食物。吃饺子表示辞旧迎新,辞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听着妈妈讲的传说故事,吃着她做的酸菜和腊八蒜配饺子,我又长大了一岁。   注: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
作者: Raymond Yang (九年级) 中国的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可是中国人通常在腊月就开始做准备了。妈妈这几年开始自己做腊八蒜,还腌了东北酸菜。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就是从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从厨房里的灶王爷到除夕中的年兽,对中国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每年腊月二十三,人们通常会烧灶王爷,让他上天给天宫里的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厨房的一年中发生了什么。虽然有点像跟踪,但是灶王爷并不跟踪你的行为。灶王爷被贴在家里厨房最大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护家宅,为家宅之信仰。与其它保护家宅的五位神明,门神、井神、户神、灶神和中霤类似,他们一方面守护家宅,保人平安,另一方面向天庭传递人间的信息。人们在过小年时祭拜灶王爷,先给他许多好吃的,然后将他的贴纸烧了,让灶王爷上天去帮着说好话。 “二十三,糖瓜粘”就是指这一习俗。一直到正月初四,人们才再次把它请回到家宅的厨房灶炉上。 中国的传说故事中有许多猛兽,与春节有关的凶恶怪兽就是年兽。年兽的外形看起来像狮子和狗的混合体。这猛兽一年四季都住在深海里,只有在每年腊月三十那天,它会闯入村庄吃人,因此就被称为年兽。住在村庄里的农民,后来慢慢发现这凶残可恶的怪物有三怕:巨响、红色和火光。为了吓跑年兽,每到年尾,村民们就在家里的大门上面贴红色的对联。除夕夜,村民们通过燃烧竹子来让它们膨胀,产生啪啪的巨大声音。为了避免年兽吃人,他们还会团聚在村庄中间的火坑面前,燃烧大火,这就叫熬年守岁。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每到春节,妈妈都会跟我重提这些传说故事。她还会给我做胡萝卜馅的肉丸子和包饺子。对北方人来说,饺子是年夜饭上一种不可不吃的食物。吃饺子表示辞旧迎新,辞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听着妈妈讲的传说故事,吃着她做的酸菜和腊八蒜配饺子,我又长大了一岁。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
威州华人欢庆中国龙年春节综合报道 2024年,进入二月份,随着中国农历春节龙年的脚步临近, 威州华人社区庆祝春节的气氛,随之蔓延开来, 各地华人社区庆祝春节活动有序地排上日程。 庆祝活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有些华人赶场一样,辗转各个庆祝现场,尽情享受春节带来的欢乐喜庆气氛。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自殷商上层贵族祭祖活动开始,逐渐被民间百姓推广,发展,融合,集祈年、庆祝、娱乐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盛大综合庆祝活动。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文化一种传承方式。 饮食文化是春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饺子就是年夜饭餐桌上必备美食。饺子形状像元宝,人们相信吃饺子会带来好运,生活富裕。而饺子不仅是精神美食象征,确实满足舌尖上的味蕾,可谓无人不爱,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 中华美食推广世界各地,“老外”对饺子情有独钟,赞不绝口。Wausau 华人社团每年春节庆祝,必定会现场大家一起包饺子,很多“老外”积极参与,包出的饺子外观形状无所谓,吃的是福气,品的是味道。 如何将中华文化传承下一代,对身居海外的华人,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各地华人社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为华人孩子们创造学习中华文化的环境,开设中文学校,教授孩子们中文和中华文化。庆祝春节传统节日,也为孩子们提供了绝好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机会,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了解春节习俗。 贴春联是春节必有的习俗。始于宋代,人们将美好的祈求和祝愿写在红色的条幅上,贴在自家的大门上。孩子们通过练习毛笔字,学汉字,也了解春节文化习俗。Wausau 华人春节现场,中文老师教授孩子们练习毛笔字。一条福龙字画,让人赞叹汉字的神奇。 春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娱乐。威州华人春节庆祝的舞台上,娱乐节目可谓丰富多彩,各种风格的表演目不暇接。孩子们是春节舞台的主角,登台献艺,发挥各自的表演天赋。孩子们天真活泼表演和稚嫩的童音唱出动听的中文歌曲,也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培养出多元文化修身养性的智慧和理念,“润物细无声”地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龙年春节龙的形象无处不在,龙在中国文化中意寓丰富,它是权势、高贵、荣耀,也是幸运、成功的标志。中华民族将龙视为精神图腾,被中华民族万般宠爱于一身。中华民族定义本民族为“龙的传人”。威州东北华人社区的春节舞台上,一群华人与美国小朋友齐声高唱《龙的传人》。现场舞龙舞狮的表演者也多为一群“老外”,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龙文化不再是中华民族专属文化,被其他民族喜爱和接受,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近些年来悄然掀起一股复古浪潮,唐宋古代服装席卷中国,特别受到年轻女孩的喜爱和追捧。川流的人群中,一袭飘逸长裙,款款走过,妩媚迷人,格外醒目,令人不由自主投去欣赏的目光。 传统戏剧随着复古的浪潮,被广泛推上为威州华人社区春节的舞台。密城华人社区的春节舞台,由蟋蟀学堂成人班美国学生表演一段黄梅戏《夫妻双双把》,表演者长袖舞动,有模有样的表演一段完整桥段,为他们的勇气而感动。 在威州北华人社区的春节舞台上单人舞《洛阳旧事》同样引人入胜。舞者翩翩起舞,柔美的身姿,融入舞台背景为一体,让人感觉如同穿越盛唐时期,千娇百媚杨玉环在宫中为唐玄宗跳起《霓裳羽衣舞》,美艳的羽衣、如云烟变幻;轻盈的身姿,婀娜多姿;宽广的长袖,灵动飘逸。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海外华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传播, 将春节的庆祝活动越办越热闹, 中国春节已不再只是华人庆祝的节日。每年越来越多各国民众欣然接受并乐于参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 春节如同一颗繁茂的大树,根植于中华大地,开枝散叶,不断成长,融入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中。   《密城时报》综合报道 部分图片来源:密城快讯、Wausau 华人社区、威州东北华人社区、网络                              

过龙年

作者:Max Wang (七年级) 今年是龙年,是我的本命年。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红色的衣服,她说 “本命年的时候,身上要穿戴红色的衣物。” 这件衣服的正面有一条金色的龙,背面用书法写着繁体的“龍”字。 龙年来临,妈妈说:“我们来画一条龙,做个龙年的书签吧。” 妈妈先找了一张红纸,在上面画出一个龙头,龙身的里面留出空白。中国龙是由许多动物的部分组成的:蛇的身体、鹿的角、马的嘴、狮子的毛、鹰的爪、鲤鱼的须、牛的耳朵⋯⋯我拿起笔在空白处开始画了。我先想到密尔沃基每年夏天都会举行的龙舟赛,于是画上一艘龙舟。龙舟就像是一条龙,里面坐着一个个划动龙舟的人。在龙舟的船头,有一位打鼓的人。他负责给伙伴们加油。这时,我觉得还缺少了些什么。对,背景要画上些水。我加上一层一层的半圆圈互相叠起来,形成波浪的感觉。 书签的另一面还有些空间。我想到了在华人社区的春节晚会上表演的舞龙。我就画了三个演员,他们站在舞台上,舞台的灯光照在演员上。他们跟节目里的舞龙有点不一样,龙的造型穿在他们的身上,而不是举着棍子撑起来的。他们因为罩住了头看不见,搞错了方向。最前面的人一直往前跑,中间的人追着,最后面的人却朝着反方向跑去。 中国十二生肖里的动物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其中只有龙是一种虚构的动物。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存在的动物会成为十二生肖的一员?妈妈告诉我,龙在中国的文化里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古时候,农民会把自然界的现象解释成神话。中国龙负责管理水和下雨,这对农民种地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就把龙放在十二生肖里面。 有一天我去朋友家聚会,我见到好几个属龙的人。他们有些是跟我一样同龄的小孩,有些是比我大24或者36岁的成年人。我觉得这很有趣,等到下一次过本命年的时候,我也会是一个成年人了。     注:图片由作者提供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