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江明性教授

戴水平

江明性教授

国内传来噩耗,我的研究生导师江明性教授于2019年2月26日20时5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听到这一消息后,海内外的同济人纷纷在各大网站和海外同济群留言,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江教授的哀思。作为他的学生,我心中更是悲痛不已!

记得上次回国时,我去了江教授家与他亲切交谈,如今阴阳两隔,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不由清泪长流,彻夜未眠。往日与江教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写下这些回忆文字,遥寄对老师的思念!

[smartslider3 slider=2]

我于1990年考入同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硕博联读研究生,硕士导师是姚伟星教授。92年转博,博士导师是姚教授和江明性教授。当时江教授刚刚退休后返聘,教研室安排我和他坐一个办公室。

我和江教授在同一个办公室前后有两年时间。那时我们喜欢称江教授为老先生以示尊重!同济老一辈的教授们都是德艺双馨,江教授更是风度翩翩!1956年教育部进行教授评级,整个武汉地区高校林立一共才评出13位一级教授,同济医学院就占7位,那年江教授获聘副教授。1981年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有7位教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博士学位导师,江教授是其中之一。

每遇有重要的事情时,他必穿笔挺的中山装或者西装。相比西装,穿中山装更多一些。他的书桌、书柜,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书稿摆放得整齐有序。而我的桌子上总是挺乱的,老先生却从来不说我,可见他的宽厚!一张A4的纸,他会画几个格,正反面写满字,从不浪费一点纸的空间!平时他待人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但关键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学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他曾给我们讲过他求学时的故事,德国教授的严格要求以及同济的光荣传统,尤其是他们在抗战时的艰难和刻苦学习。我从江教授的言行上学到很多东西,受益终生!

1983年春,同济医学院授予联邦德国德中医学协会主席盖尔哈特名誉教授称号。图为授予仪式后,同济医学院教授们与盖尔哈特夫妇在校园的合影。

前排左起:冯新为、刘毓谷、朱通伯、江明性、盖尔哈特教授、盖尔哈特夫人、裘罗懿、裘法祖、王辨明、魏能润、陈夏丰;
二排左起:童尔昌、叶世铎、包克光、王兆椿、邓仲端、刘恭植、夏穗生、郭俊渊

江教授对大学本科教学极为重视,每次大课前,他都认真备课,将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入到讲义中。虽然有的课他都讲了许多年,但他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预讲,吸收大家的意见。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是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关键,是教师比较难教的章节。他上这章大课时,用清新简明的语言,优美整齐的板书和形象生动的挂图,让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机制,对药的讲解就顺利许多,许多学生都说上他的课药物作用机制条理清新、逻辑性强、简明易懂,是种享受。他曾主编卫生部医学院统编药理学教材,经常与作者和编辑通信联络,信来后,他会用剪刀把信封整整齐齐剪开,把文稿依序摆好,仔细阅读修改。他主编教材时,参考大量英文、德文书籍,如德国的Allgemeine und Spezielle Pharmakologie und Toxikologie和美国的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同时查阅大量的最新科技期刊,亲手做读书笔记和文献卡片,分类分析并选用。

江明性教授(前排左三)、吕富华教授(前排左四)、方达超教授(前排左二)等教授
和药理教研室同仁合影(大约1990年夏天)

在科研方面,他对学生非常放手,极力鼓励科研小组内人员创新和合作。在他和姚教授鼓励下,我们科研小组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和生物工程系康华光和瞿安连教授合作开发膜片钳技术在药物方面的基础研究。他积极选派自己学生去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系,同济实验中心的李之望教授,生理的唐明教授和医科院药物所王晓良教授去学习新技术。在科研方向和课题上,他既结合实际,又非常开放,结合我们室在中草药成分多年的药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在离子通道上的作用机制,走自己的创新路。

江明性教授(前排左三)、姚伟星教授(右一)、作者(左四)和博士生答辩教授们(1995年夏天)

他将与姚教授申请的科研经费,全部用在课题和学生培养上,自己生活很简朴。武汉夏天很热又没空调,江教授只配备了一台旧的摇头鸿运小电扇,姚教授则是什么高温都不怕。

他对学生始终非常关心,学生毕业后还经常跟他们通信。每当外地的学生们取得成绩或有新的实验结果,他都会及时与教研室同仁们分享。师兄王钢博士回国特地来教研室看望江教授,并送一本当时Hille Bertil最新版的 Ion channels of excitable membrane。江教授马上给我们研究生传看该书,大家互相快速传阅,都爱不释手,甚至复印有关章节。宗贤刚博士当时在德国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Franz Hofmann教授实验室工作,写信给姚教授和江教授详细介绍他从事的关于CNG(cyclic nucleotide-gated)离子通道的最新进展。Hofmann实验室后来进一步克隆和在表达细胞上分析记录了心脏的起搏离子通道(cardiac pacemaker channel),他们的文章在Nature发表后引起学界轰动。这些交流和信息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国外的最新科研进展,受益良多。

江教授招考博士生不多,每次一到两名,但他对每个研究生的研究都进行非常细致的指导,因此他的学生在国内外都有很突出的表现。学生中杨宝峰博士后来就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超兴博士就任天津医药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等。记得江教授也跟我谈到师兄们的一些特点。有一次说到一个调皮师兄讲作用子宫药时,从子宫结构联系到卢浮宫、白宫以及其他的知名的伟大宫殿建筑。说到师兄们时,他多半是说他们的优点,很少说到缺点。但有一次,他开玩笑说,他带的学生个个都很帅,所以他总是得提醒他的学生们注意生活作风问题,我当时听后哈哈大笑。

他平时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下班后在办公室与老朋友们聊一会儿天,那是他最放松的时候。如果说平常他严谨一些,即使笑,也是微笑,但跟老朋友聊天时,他偶尔会大笑。有一次,他的老朋友,湖北医学院的李章文教授下班后来会他,他们聊得开心极了,开怀大笑。当时我在旁边看书,不禁回过头,看他们两位老人正乐呵呵的,他们也不赶我走,还说,“你看书,别管我们……”

安息!敬爱的江教授!

编辑 《密城时报》编辑部 三心

作者简介:

戴水平,1983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当时为武汉医学院)医疗二系就读,1988年本科毕业留校工作两年,1990年考取母校心血管药理室研究生硕博连读五年。1995年博士毕业后,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药理系、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并考过美国临床电生理医师执照,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圣玛丽医院手术室担任脑深部刺激等脑外科相关手术的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医师。社会兼职有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理事、麦迪逊华人协会理事、麦城书画协会会员等

合作伙伴
[smartslider3 slid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