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米城中华基督教会的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聚会
耶稣受难日和接着的礼拜天的复活节是基督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今年这两个紧连着的节日正处于全世界新冠病毒肺炎传染的高峰期间,世界各地教会纷纷改变聚会形式,改在网上进行。我们本地的米城中华基督教会也不例外,通过YouTube在网上直播。这种新型的聚会方式不仅满足了本地华人基督徒疫情下坚持聚会的心志,还吸引了许多身在外州,甚至在海外的原米城中华基督教会的弟兄姐妹参加,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月十日的耶稣受难日聚会由教会的朱暐崧牧师主持。他一开始就指出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是前所未经历过的事。 我们过去只是在书上读过,或者是在电影中看到这些情节,但绝对不会想到,我们竟然亲身地经历了这一场灾难。我们生活的一切都被打乱了,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人甚至说,这场疫情可能会永远改变我们的生活。更不用说这个病毒所造成的那么多的病例,那么多人的死亡,甚至在我们的亲人当中。我们很难想像,这种情况竟会在美国发生。因为在美国,我们以为生命是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好像科技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国家,我们的科技带给我们非常好的医疗技术,我们现在有的东西是我们的祖辈们根本始料未及的。好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我们一直往前走了。但是突然这个病毒像个恶魔,像一列超速的列车冲过来,把所有的一切都摧毁了。我们停止了商业活动,停止了体育娱乐,有些领域经济也叫停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新开始。甚至我们最先进的医疗也找不到一个治愈之道,以至于我们这些一流的医护人员自己也陷于危险的感染之中。
朱牧师说这个病真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所以今年这个受难日和我们过去以前所经历的受难日完全不一样。但恰恰是这样的环境,使我们更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受难日精神。在过去的受难日,我们没时间思考受难日的苦难,直想让它快快地过去,以便能快快地迎来复活节。但今年这个受难日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想我们的光景,思想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作出的牺牲。这个病毒真的是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感染,尽管老年人得病后情况更严重一些。我们戴口罩,我们穿防护衣,我们尽量不出门,为的是要防备这个看不见的杀手。但其实有一个更可怕的杀手,有一个更大的瘟疫,我们现在的新冠肺炎只是这场更大瘟疫的一个小小的象征而已,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罪,百分之百的致命。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当下的这个疫情通过努力,终究将被控制,但是我们身上的罪将导致我们最终的死亡和审判。再多的科技,再好的医疗都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我们唯一的盼望就在于在受难日里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祂是我们人类唯一的拯救和希望。
接着四月十二日的中文堂的复活节聚会由徐成德牧师主持。他用圣经《约翰福音》第二十章关于耶稣复活的记载作为证道的经文。他说今年这个复活节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复活节。过去的复活节,我们喜气洋洋,带着凯旋昂扬的心情来到教会。而今天外面的救护车呼啸而过,人们躲在家里,心里充满恐惧。但其实今年的复活节的气氛却与两千年前的第一个复活节很相像。当时门徒们关在房间里,非常地害怕。但是那天晚上,复活的耶稣突然向门徒显现。耶稣站在他们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同样,今天我们因为疫情,我们的家关了,我们的城市都关了,甚至整个国家80% 或90% 都已经封锁了,但是今天耶稣同样站在我们当中,对我们说“愿你们平安!”。
徐牧师特别提到了圣经中两个人物对耶稣复活的反应。一个是耶稣的门徒多马(现在的常见名Thomas或Tom即起源于多马),多马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当其他门徒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所以当复活的耶稣见到他时,对他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 这才打消了他的疑虑,承认耶稣是主,是神。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这是耶稣向现代我们所有人的召唤。没有几个人能像多马那样能实际地看到并摸到耶稣基督复活的身体。我们只有用信心接受耶稣,我们的罪才能被神赦免,并有资格迎接耶稣的第二次降临。
徐牧师谈到的另一个人物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当复活的耶稣向她显现并且第一次叫她时,她尽管转过头来,还是看不见,因为她的眼光还是向着坟墓,她需要调整眼光,调整焦点。今天我们也一样需要调整眼光,调整焦点。我们很多来美国的华人都受过很好的科学训练,这是很好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让这种方法蒙昧了我们的信心的眼睛,有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却当作我们没有看见,因为我们的成见太深,我们自己的执念太深。经常听到很多慕道友说,如果让神给我显个神迹,我就相信了。真的如此吗?如果你决定不相信的话,你还是不会信,甚至在你眼前呈现一个神迹,你都没有办法看见。就像抹大拉的玛利亚一样。求神帮助我们,开启我们信心的眼睛,调整我们的焦点,就像抹大拉的马利亚第二次转过头时那样,看见复活的耶稣。
同样,在这个复活节里,对于我们当下的疫情,我们同样需要调整眼光,调整焦点。在这个疫情中,我们是不是把我们的眼光完全集中在这个疫情上,以至于我们忘了仰望赐我们平安的神?目前密尔沃基的疫情还是一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很难不把我们的目光从疫情下离开。但是我们能否在关注疫情的同时,让我们多花一些时间仰望我们的神。唯有我们的眼光放在上帝身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经历到祂所赐的平安,甚至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拥有上帝给我们的平安和勇气。
黑暗结束的时候有光明,死亡结束的时候有复活。求神帮助我们在病情笼罩的复活节里,看到生命,看到光明。
撰稿:维信
编辑:雪川
密城华人餐馆遭一白人男子持刀抢劫
四月十六日和五月十三日,位于West Allis 的中国城华人餐馆,二次发生被一白人男子持刀抢劫案件。事件发生后,威州华人商会负责人Chris Gan 和原文彬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餐馆主人,了解详细情况,并和当地警察局取得联络,报告抢劫事件的详细情况。
五月十七日,West Allis 警官 Scott 代表警察局与威州华人商会就此抢劫事件召开了华人商家安全会议。华人商会会长Chris Gan 和副会长原文彬以及部分商家参加了会议。Scott强调West Allis 过去十年来这是第一次有此类案件,所以警察局非常重视,会派出便衣警力,以及没有标记的警车,加强在那一地区巡逻。警察局已经掌握了抢劫嫌疑犯白人男子的详细身份信息,并制定了详细抓捕计划。警察局希望商家除报警之外不要做出过激反应,并安装高质量监视器,以及一键报警装置。
会晤后,Scott警官特别给华人商会发来信函再次强调如何应对抢劫:“ 华人社团的先生们,谢谢你们参加了这次West Allis 社区安全会议。我很高兴能通过这次会谈,减少你们对本地区安全问题的一些担忧。 警局已派便衣警察在那个地区的商家周围巡逻,严密监视该地区。 这些便衣警察尤其确保这些企业员工晚上关闭店门时是安全的。“
“本市区其实是很安全的,过去十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大家受到威胁时,不要慌张,按下911报警,把钱交给犯人,生命第一。不要开枪,不要威胁入侵者,除非你或周围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不要追赶犯人,不要对天放枪。记住犯人的特征、高度、人种、衣装、性别。“
5月20日, West allies 警察局的两位侦探到被抢劫的华人餐馆通知主人, 上周五持刀抢劫餐馆劫犯已被逮捕了,等待审判。
被抢劫的餐馆老板表达了对当地警察和华人商会的真诚感谢。 “非常感谢警察局能够如此重视案件,快速破案。更要感谢我们华人商会领导的关心帮助,因为有他们的牵头、联系,才引起警察局的重视,如此快速地把罪犯捉拿归案!” 并忠告其他华人业主:“经营生意,安全防范很重要,警官提示的几个tips很有用。防患于未然固然好,但是一旦遇上了,也不能隐瞒,大胆面对,寻求帮助,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事实证明我们的华商会就是一个很有力量的组织。”
《密城时报》编辑部报道
小镇往事之观钓鱼有感
作者:永杰
说起钓鱼,对于喜欢钓鱼的人来说,那是个感兴趣的话题。现在的钓鱼工具可以说是现代、漂亮、功能齐全。我不是一个钓鱼爱好者,但有时闲暇无事,也偶尔去看别人钓鱼。一天早上,我走出住宅小区散步,在小区外的小河沟旁,看见有几个人正在河沟栏杆上绑上支架,然后将撒下吊钩的鱼竿卡在支架上,点上一支烟,悠闲自得地等待鱼儿上钩。我信步走到垂钓者旁边,目光聚焦水上那绿莹莹的浮漂上,真希望浮漂向水下窜动,然后钓鱼人启动钓鱼杆,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甩出水面啊!然而事与愿违,好几分钟过去了,那几颗浮漂仍在平缓的水面上晃动,一点都没有改变它的姿态,而只看见长发般的翠绿色水草,在半清半浊的流水中如鱼尾般缓缓地摆动。观望了十多分钟,几个钓鱼人都一无所获,我也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回小区在的路上,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一些往事。那个时候,我也喜欢钓鱼,一根小竹竿绑上一根钓鱼线,上面有鱼钩、牙膏皮做的坠子、鹅毛做的浮漂,这就是我使用的简单钓鱼工具。每逢暑假,在做完假期作业和分配的家务活后,就跟随大哥和同院邻居一起,到乡下的河沟去钓鱼。夏天的河边,水草茂盛,天气闷热,除了蝉的鸣叫,一切是那样的安静。这时,守在河边的我,心无旁骛,两眼紧盯水面上那一串浮漂,心里默默念叨,鱼儿呀,快点咬钩啊!但钓鱼这活儿,就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不能急躁。要平心静气,排除杂念,是最好的修身养性的锻炼。
古时有姜太公渭水直钩垂钓的故事。姜太公并不是无事坐在河边钓鱼,他是在等待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最终他等到了识才、爱才的周文王的重用。他辅佐文王建立霸业,后又辅佐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但古往今来,一般人钓鱼都只是一种爱好,一种放松休闲的运动,而不是在等待什么机会。钓鱼这种户外运动却能使人除去浮躁、增强定力、心态平和、回归自然,独自品味一份静谧、一种舒畅、一缕淡然。
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看到的一种钓鱼的方法却与众不同。我记得,在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天气闷热,我拿一个小撮萁,到离我们家比较近的小河去抓鱼。清澈透底、水草茂盛、冰凉的泉水中,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底游动。其中,有一种身体上长有红、黄、褐色条状斑纹、扁扁的长约10~12厘米的鱼甚为好看,俗名“桃花斑”。泉水有深有浅,深的地方可及成年人的腰部,浅的地方到人的小腿。小的鱼儿一般在浅水处,像潜艇一样游动。像“桃花斑”那样大点的鱼,都在水草茂密的深水处游荡。我饶有兴致地在浅水处用撮萁捞来捞去,可狡猾的鱼儿像和我捉迷藏一样,总是从我的撮萁旁溜走。我在水里倒腾了半天,才捞到几条小鱼。我直起腰,准备上岸休息一会,忽然有人大叫了一声,“哇!好大一条鱼!” ,我抬头朝泉头方向看去,只见一个人正把一条“桃花斑”往捆在腰间的鱼篓里放。我和几个小孩趟水,向那个人靠拢,好奇地看他怎么样抓鱼。那个穿着短裤、光着上身的中年男子正拿起一根钓鱼线在吊钩上挂鱼饵。当我靠近看时才发现,他用的不是传统的鱼钩,而是几根黑色的长约一寸左右,像铁丝一样的东西。我们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微笑着说:“这是公猪的硬鬃毛”。鬃毛用钓鱼线缠在中间,上面两寸远处穿一个铅坠,在长约1.5米左右的线端有一根浮漂,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钓鱼工具。接着,他开始向我们展示钓鱼。先用拇指和食指把鬃毛捏拢,将一只大的绿苍蝇叉在上面,然后放入水中,鱼饵随铅坠一起下沉,浮漂浮于水面,等待鱼儿上钩,就这样完成了一次钓鱼的操作。
对于这种钓鱼的方法,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那直的鬃毛鱼钩如何才能钩住鱼呢?不一会,又一条“桃花斑”被他“钓”起来了。其实,那不是“钓”起来的,而是用一个小钢叉“叉”起来的。随后他给我们解释说:当鱼儿吞进鱼饵后,鬃毛就会像细钢丝一样弹开卡在鱼的两鳃里,它吐不出来,只好拼命地在水中挣扎游动。这时,不能直接拉钓鱼线,应该跟随移动的浮漂,等浮漂不动了,鱼儿也游不动了,就用鱼叉顺着钓鱼线方向插下去,于是,在鱼叉的配合下就把鱼“钓”起来了。听他解说和我亲眼所见,这种奇特而有趣的钓鱼情节,至今令人难忘。
回忆这段往事,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我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因地制宜,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钓鱼如此,做事亦如此,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MAKE IT MODERN
LATEST REVIEWS
怀念我的老师–江明性教授
戴水平
国内传来噩耗,我的研究生导师江明性教授于2019年2月26日20时5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听到这一消息后,海内外的同济人纷纷在各大网站和海外同济群留言,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江教授的哀思。作为他的学生,我心中更是悲痛不已!
记得上次回国时,我去了江教授家与他亲切交谈,如今阴阳两隔,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不由清泪长流,彻夜未眠。往日与江教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写下这些回忆文字,遥寄对老师的思念!
我于1990年考入同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硕博联读研究生,硕士导师是姚伟星教授。92年转博,博士导师是姚教授和江明性教授。当时江教授刚刚退休后返聘,教研室安排我和他坐一个办公室。
我和江教授在同一个办公室前后有两年时间。那时我们喜欢称江教授为老先生以示尊重!同济老一辈的教授们都是德艺双馨,江教授更是风度翩翩!1956年教育部进行教授评级,整个武汉地区高校林立一共才评出13位一级教授,同济医学院就占7位,那年江教授获聘副教授。1981年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有7位教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博士学位导师,江教授是其中之一。
每遇有重要的事情时,他必穿笔挺的中山装或者西装。相比西装,穿中山装更多一些。他的书桌、书柜,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书稿摆放得整齐有序。而我的桌子上总是挺乱的,老先生却从来不说我,可见他的宽厚!一张A4的纸,他会画几个格,正反面写满字,从不浪费一点纸的空间!平时他待人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但关键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学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他曾给我们讲过他求学时的故事,德国教授的严格要求以及同济的光荣传统,尤其是他们在抗战时的艰难和刻苦学习。我从江教授的言行上学到很多东西,受益终生!
1983年春,同济医学院授予联邦德国德中医学协会主席盖尔哈特名誉教授称号。图为授予仪式后,同济医学院教授们与盖尔哈特夫妇在校园的合影。
江教授对大学本科教学极为重视,每次大课前,他都认真备课,将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入到讲义中。虽然有的课他都讲了许多年,但他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预讲,吸收大家的意见。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是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关键,是教师比较难教的章节。他上这章大课时,用清新简明的语言,优美整齐的板书和形象生动的挂图,让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机制,对药的讲解就顺利许多,许多学生都说上他的课药物作用机制条理清新、逻辑性强、简明易懂,是种享受。他曾主编卫生部医学院统编药理学教材,经常与作者和编辑通信联络,信来后,他会用剪刀把信封整整齐齐剪开,把文稿依序摆好,仔细阅读修改。他主编教材时,参考大量英文、德文书籍,如德国的Allgemeine und Spezielle Pharmakologie und Toxikologie和美国的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同时查阅大量的最新科技期刊,亲手做读书笔记和文献卡片,分类分析并选用。
在科研方面,他对学生非常放手,极力鼓励科研小组内人员创新和合作。在他和姚教授鼓励下,我们科研小组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和生物工程系康华光和瞿安连教授合作开发膜片钳技术在药物方面的基础研究。他积极选派自己学生去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系,同济实验中心的李之望教授,生理的唐明教授和医科院药物所王晓良教授去学习新技术。在科研方向和课题上,他既结合实际,又非常开放,结合我们室在中草药成分多年的药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在离子通道上的作用机制,走自己的创新路。
他将与姚教授申请的科研经费,全部用在课题和学生培养上,自己生活很简朴。武汉夏天很热又没空调,江教授只配备了一台旧的摇头鸿运小电扇,姚教授则是什么高温都不怕。
他对学生始终非常关心,学生毕业后还经常跟他们通信。每当外地的学生们取得成绩或有新的实验结果,他都会及时与教研室同仁们分享。师兄王钢博士回国特地来教研室看望江教授,并送一本当时Hille Bertil最新版的 Ion channels of excitable membrane。江教授马上给我们研究生传看该书,大家互相快速传阅,都爱不释手,甚至复印有关章节。宗贤刚博士当时在德国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Franz Hofmann教授实验室工作,写信给姚教授和江教授详细介绍他从事的关于CNG(cyclic nucleotide-gated)离子通道的最新进展。Hofmann实验室后来进一步克隆和在表达细胞上分析记录了心脏的起搏离子通道(cardiac...
2018 第八届威斯康星国际华人网球公开赛
--- “马拉松花旗参业杯”赛热评
八月二十六日,2018 威斯康星第八届”马拉松花旗参业杯”国际华人网球公开赛完满结束了(以下简称‘马拉松参赛’)。 来自五个国家4大洲的14支球队,在国际华人网球协会主席Lucy Chen 的率领下,来到优美的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榆树林市,参加此次大赛。这里的夏天绿树成荫,早晚凉风习习, 是个避暑的胜地。 但在正式比赛的8/25、26日两天, 大概是老天也感到了比赛前紧张的气氛,白天的气温也达到了摄氏30度以上。夏日炎炎,给比赛的运动员更增加了体能考验。
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天(8月25日)是分组比赛,14支球队分成4组,组内打循环赛;第二天是淘汰赛,各小组的第一、二名进入主淘汰赛, 决出冠亚军;各小组的第三、四名进入次淘汰赛, 也决出第一、二名。
这次比赛的总裁判长薛求真先生在不熟悉各组实力的情况下,将14支球队用随机方法分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些很强的队分在同一组,但也增加了比赛胜负的不可预测性。 第一组由4个队组成: 西部魔力队、加拿大华人网球队、 中国大众网球论坛队、和威州华商队;第二组由4个队组成:珠海网球促进会、美国马拉松2 队、内蒙古狼队、和迈阿密飙风队; 第三组由3个队组成:国际华人网球联合队、西班牙华人网球、和美国马拉松参二队;第四组由3个队组成:南昌摩天网球队、澳大利亚金童队、北京网球音乐大篷车。
二天的比赛,明显看出第二组的四个队实力都比较强。由冀铭先生率领的珠海队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双打配合天衣无缝,很快就在组里崭露头角;迈阿密队由张学锋先生亲自挂帅,也打得精彩,与各队打得难分难解。最后由珠海队拔得小组头筹,迈阿密队名列第二。
第四组的三个队第一场比赛,北京网球音乐大篷车队和南昌摩天网球队,打的难分难解。大篷车队的黄晓辉音乐天分高,网球也打得漂亮。他的队友谢朝品也不示弱;对手南昌队是分分必争,而且是赢球必发出一大声,增加了不少场上的紧张气氛;同组的金童队也非常厉害。这个组的各队打的难分难解,排名直到最后才见分晓。第一名由南昌摩天网球队夺得,第二名大篷车队,金童队屈居第三。
第一组的西部魔力队果然名副其实,显示其魔力。其中男双的冯成球技高超,和他配合的当地队员郑益群也打得凶狠,两人的配合非常好;同组的大众国际论坛队,由大赛的执行主席原文彬会长亲自挂帅,虽是一支在短期内成立的队伍,也打得有板有眼,特别是在同最强西部魔力队的男双比赛中,原会长拉了总裁判长薛求真搭配,竟然打到了抢七,还有两个赛点。虽然最终失利,大家惊叹:“原会长还真会打球!”.威州华商队毫不示弱,男双、女双都显示出强大的实力,最终虽然以接近比分输给西部魔力队,但夺得小组第二。
第三组的国际华人网球联合队女生实力强大,原定男选手不能到场参加混双比赛,所以由当地男选手援助。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比赛唯一的美国选手Tad, 是裁判长薛求真在网球俱乐部的搭档球友,被邀请来援助网球联合队。虽然是临时被通知参加比赛,但Tad除了显示了高超的球技,还带来了他绅士般的球风。场上永远是认真打好每一个球,诚实叫每一个边球,场下永远是面带微笑。连续打多轮男双、混双也从不埋怨。
第一天分组比赛的结果:
第一组:排名
1. 西部魔力队
2. 威州华商队
3. 中国大众网球论坛队
4....
继往开来 建国接任
2017年4月9日, 经密城华人社区董事会批准, 孙建国先生当选为董事会主席.
王朝辉获得密城华人社区2017年个人杰出贡献奖
王朝辉在密城华人社区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 志愿者, 更是社区活动的领导者。早在2000年,朝辉就是中文学校 校委会成员。2002-2003年其间, 她组织领导了密城首届GALA春节联欢会。在2007年, 朝辉做为艺术总监, 筹划和组织了首届Domes庆祝中国新年活动的文艺演出。此后又在社区新成立的歌舞团团长曾红女士领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多数人受益,美国汽车保险业为客户减保费
由于疫情,很多人因为居家令要求必须在家上班,大大减少了出行机会,汽车保险理赔事件也大幅下降。对此,全美十数家保险公司决定:返还一部分保费给客户,总额超过70亿美元!
参与退还保费的保险公司有:
Allstate/Esurance/Encompass
Allstate在疫情期间推出了“Shelter-in-Place Payback”计划,绝大部分的客户4月和5月可以获得15%的车保退款。同时,Allstate的子公司Esurance及Encompass用户可将享受相同的福利,退还4月及5月15%的保费。总计将退还6亿美金。
获得要求:
需要你至少付过一次保费,并且金额不低于10美金。
所有的退款将会自动存入客户最近一次用来付款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大家可以在Allstate Mobile App中查询是否有收到退款。
据悉,Allstate在每个州的收费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加州每月保费约30.66美元,阿拉巴马州则每月平均约26美元。
除此以外,Allstate还为所有人(不论是不是Allstate的客户)提供免费的Allstate Identity Program,可以帮助大家免受身份盗用和财务欺诈的侵害,更好地保护线上私人信息。免费的Allstate Identity Program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注册时需要信用卡信息,但不会向消费者收费。免费服务结束前,你可以选择付费订购。
Allstate Identity Program注册网址:
https://allstateidentityprotection.com
American Family
位于威斯康星州的American Family将会为每一辆投保汽车提供一次性$50美元的支票(如果家里有2辆汽车投保,则可以收到$100,以此类推),总计金额达2亿美元。
American Family表示,威斯康辛州的用户将在4月中旬收到支票,而全美其他地方的客户将会在60天内收到这笔钱。据悉,此次American Family将寄出230万张支票。
如果你有关于退款上的问题,可以登录American Family账户查询,或者致电800-692-6326,或直接询问你的代理人(Agent)。
Farmers/ 21st Century Insurance
Farmers以及旗下的21st Century Insurance最近表示,将会退还客户4月份25%的保费。不过这个保费将自动记入你的下个支付账单中,下一次缴费时自动扣除这笔款项。如果你最近刚全额支付了整年保费,那么Farmers和21st Century Insurance将会把这笔退款直接退到你的账户。
与此同时,Farmers和21st Century Insurance会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决定下个月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政策。不过这两家公司都鼓励用户与代理人(Agent)联系,以取得更加好的优惠信息。
另外,Farmers和21st...
春风送暖入密城 载歌载舞庆佳节
春到福来,春风送暖入密城。2月25日,人们翘首已盼的威州密尔沃基“欢乐春节 祖国陪你过年”春节招待会暨联欢晚会在密城郊外Brookfield Sharon Lynne Wilson Center隆重举行。
麦城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纪实系列(之一)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华裔代沟交织中的亲子沟通
2018年12月8日下午3点 “中国父母、美国孩子 – 青少年心理及情绪健康”亲子教育论坛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研究园(5602Research Park, Madison)举行。本次论坛由麦城华人协会 (MACCO) 领衔,联合全美华人联合会(UCA)Wisconsin分会、 密城华人社区中心(MCCC)以及UCA Illinois Chapter共同举办。
报告大厅座无虚席,聆听讲座的大部分来自麦城本地居民。还有个别同胞专门从芝加哥和Oshkosh等周边城市驱车前来,早早地到了现场参加这一活动。他们的执着,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次讲座意义非凡。
这场有声有色、生动热烈的讲座是由四位经历各异、专业不同, 却对华裔移民家庭子女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成长都有独特见解的人士主讲, 以及被讲座触动心旋的热情听众积极互动,共同参与下演绎完成的一场精彩讲座。
本论坛由主办方麦城华人协会会长、UCA Wisconsin Chapter President李晶博士主持。李晶博士在论坛开始就呼吁大家关注和关心我们下一代的心理及情绪健康。她说,我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我们是在中国出生,并在中国接受教育的第一代移民父母。我们培养的是美国出生,并在美国接受教育的第二代孩子。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快乐。什么是快乐?孩子的一生如何让他们掌握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比较清楚孩子身体上的需求,那么孩子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我们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价值感、有目标、有激情、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有坚毅性(Grit)(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性格),而且一生都能让自已快乐?
本论坛邀请的四位嘉宾主讲人分别是: 李佳信慈善基金(Calvin J. Li Memorial Foundation) 创办人、移民家庭子女教育专家李秋波博士...
第四届威州华人文化日志愿者掠影
2019年8月24日,由麦迪逊华人协会(MACCO)主办的第四届威州华人文化日圆满落下帷幕。举办如此规模的大型活动,无疑给主办方麦城华人协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举办,取决于主办方总策划者的整体设计,更取决于活动参与者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是至关成败的重要因素。此次文化日的成功举办,是所有参与者横向联合和纵向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麦城华人社区成功举办各项活动,都离不开麦城华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付出。 文化日举办当天,现场人头攒动、人流涌动,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每个人各负其责,忙而不乱,每个部门、每个团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任务。热闹非凡、热情洋溢的场面,让人深深感动和充满自豪。麦城华人热情的志愿者是支撑麦城华人社区的中流砥柱;是麦城华人社区发展的原动力;是最可爱的人;是令人敬佩的人;是值得颂扬的人!
文化日活动现场,由陈棒、董伟、华崇宇、蒋理、李维轩、刘一平、鲁建文、彭志昉、宋嘉声、王安娜、项著再、杨磊、岳彦等志愿者组成的摄影组,现场捕捉一张张志愿者的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密城时报》收集整理了部分志愿者照片,编辑一段视频,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再次一起回顾文化日热闹、喜庆的场面。由于拍摄的时间、场地不同,一些志愿者与摄影者失之交臂,未能进入他们的镜头。在此表达我们的歉意,并请包涵。
(《密城时报》 编辑部 照片提供 麦城华人协会)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民族融合
—威斯康辛州第四届中华文化日
八月二十四日清晨,秋日明媚的阳光将威斯康辛州(Wisconsin)麦迪逊市(Madison)威州议会中心广场映照得格外清新亮丽,州议会大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加雄伟壮观。比起往日,今天这里显得格外热闹,聚集了很多当地华人社区协会的志愿者,他们正在为即将举办的第四届威州华人文化日(WCCD)紧张地忙碌着。此次文化节由麦迪逊华人协会(MACCO)组织,当地市政府积极支持,众多当地和周边城市的华人个人和企事业踊跃参与,联合举办的一次重大活动, 再一次成为麦迪逊以及威斯康辛州华人展示中华文化、团结各个族裔、传递友好意愿的盛会。此次威州华人文化日,得到威斯康辛州政府的高度重视,新任州长Tony Evers亲自签发的正式文书,代表州政府表示祝贺。
上午10时,由麦迪逊华人协会会长李晶女士宣布第四届华人文化日正式开幕。麦迪逊市长Satya Rhodes-Conway女士、Middleton 市长Gurdip Brar先生和州议员Shelia Stubbs女士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各位嘉宾盛赞麦城华人协会为文化日所做的努力以及本次活动的意义。州议员Shelia Stubbs女士代表州政府宣读州长TonyEvers发来的此次威州华人文化日的公告。
这次文化日活动,引起当地电视媒体的关注,记者现场采访麦城华人协会主席李晶女士,她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麦城华人能和MACCO 一起共同努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族裔团结沟通,寻求各族裔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一起建设美好社区和美好世界。
本次文化日活动分为二个部分进行:文艺表演和文化展台。此次歌舞表演节目丰富多彩,表演阵容强大,参加表演的有麦城中华艺术团、舞龙舞狮队、悠扬合唱团、麦城民乐团、源泉舞蹈学校、宇兰薇古筝团、麦动舞蹈队、爱乐之家、文艺东等文艺团体,密城华人社区派出华人社区歌舞团、阳光舞蹈队加盟友情相助。文艺表演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包括大气磅礴的舞龙、荡气回肠的民歌合唱、沉稳悠然的太极扇、唯美迷人的古典戏剧、和悠扬悦耳的古典音乐,同时包括了各种现代的艺术形式,流行华语歌曲和民族歌曲、现代风的舞蹈和音乐表演。参与表演者有刚入学的儿童、满头白发的老人、刚到美国不久的留学生、美国出生的华裔后代,还有一些其他族裔喜爱中华文化的朋友也积极参与进来。
表演场地刚好设在州议会大楼前宽敞的广场,表演者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她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深深感染着所有的现场观众。舞台周围吸引了很多不同肤色、年龄、性别的观众,他们对表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的人随意而坐,有的人站在舞台周围,当听到悦耳的音乐,一些人随着音乐节奏舞蹈,现场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美好气氛。
在文艺表演的同时,华人协会同时以展台的形式从多方面介绍中国文化的古典和现代文化。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基本理念介绍,到中国绘画和书法的艺术展示;从中国传统五大戏剧的简介和示范,到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介绍和现场表演;从中国茶艺演绎, 到中国风光尽览,以及绚丽夺目的中国工艺品展销。另外还有当地的文化艺术机构,小企业的成果和服务项目展览, 以及其他非华人组织和WCCD赞助者的展台。各个展台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与观众互动,或现场演示,或让观众亲自参与,现场人流涌动,气氛活跃。展台与文艺表演相得益彰,更全面深入介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参观的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文化日活动和当地每周一次的农贸市场同时同地举行,现场人头攒动,商贩摊位前人流穿梭。很多前来购买农货的人,意外惊喜地观看了文化日表演,既买到了农家的新鲜蔬菜水果,又观看了一场精彩演出。据不完全统计,观看表演的观众有近三千人。观众对于歌舞表演和文化节给予非常高度的肯定评价,显示这次活动对于不同的人群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对于华人来说,是宣扬中华文化,是精神内心的享受。对其他族裔来说,是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方式,是一种积极友好的沟通。
本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得益于麦迪逊华人协会的组织领导和几百名表演者和志愿者的倾心投入。MACCO会长李晶说:“作为麦迪逊社区的一部分,我们华人团体很乐于和其他族裔更多接触,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遗产。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麦城华人能和MACCO 一起共同努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族裔团结沟通,寻求各族裔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一起建设美好社区和美好世界,为了我们这一代,也为我们的未来。” 这一次以及往届中国文化日的成功举办,起到了连接、分享、共庆的积极作用,必然能够对麦迪逊的许多社区产生积极的、多方面且持久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以及注重文化多样性。
供稿 李明光 照片提供 麦城华人协会
编辑 《密城时报》编辑部
《今秋》- 随笔
作者 朱俊勇
今秋
悄悄地在雷声暴雨中来了,
你来得那么突然,
门前的枫树仍绿郁葱葱,
还来不及换上红装。
今秋
匆匆地在狂风飞雪下走了,
你走得如此仓促,
给庭院的青草披上了白露,
却来不及带走树上的彩叶。
今生
急急地在荒芜的年代来了,
我来得那么从容,
稀粥面糊也长成六尺汉子,
良师慈母的教导注定成钢。
今生
悠悠地走过了千山万水,
我有幸师从众家学者,
授教在四海学堂,
登过了荣耀奖台。
如今
安然地来到这片静地,
我用生活励炼给的淡定,
在秋天里预备自己的心,
享受冬天的宁静和素雅,
耐心地等待春天。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密城时报》编辑部 三心)
怀念我的老师–江明性教授
戴水平
国内传来噩耗,我的研究生导师江明性教授于2019年2月26日20时5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听到这一消息后,海内外的同济人纷纷在各大网站和海外同济群留言,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江教授的哀思。作为他的学生,我心中更是悲痛不已!
记得上次回国时,我去了江教授家与他亲切交谈,如今阴阳两隔,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不由清泪长流,彻夜未眠。往日与江教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写下这些回忆文字,遥寄对老师的思念!
我于1990年考入同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硕博联读研究生,硕士导师是姚伟星教授。92年转博,博士导师是姚教授和江明性教授。当时江教授刚刚退休后返聘,教研室安排我和他坐一个办公室。
我和江教授在同一个办公室前后有两年时间。那时我们喜欢称江教授为老先生以示尊重!同济老一辈的教授们都是德艺双馨,江教授更是风度翩翩!1956年教育部进行教授评级,整个武汉地区高校林立一共才评出13位一级教授,同济医学院就占7位,那年江教授获聘副教授。1981年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有7位教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博士学位导师,江教授是其中之一。
每遇有重要的事情时,他必穿笔挺的中山装或者西装。相比西装,穿中山装更多一些。他的书桌、书柜,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书稿摆放得整齐有序。而我的桌子上总是挺乱的,老先生却从来不说我,可见他的宽厚!一张A4的纸,他会画几个格,正反面写满字,从不浪费一点纸的空间!平时他待人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但关键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学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他曾给我们讲过他求学时的故事,德国教授的严格要求以及同济的光荣传统,尤其是他们在抗战时的艰难和刻苦学习。我从江教授的言行上学到很多东西,受益终生!
1983年春,同济医学院授予联邦德国德中医学协会主席盖尔哈特名誉教授称号。图为授予仪式后,同济医学院教授们与盖尔哈特夫妇在校园的合影。
江教授对大学本科教学极为重视,每次大课前,他都认真备课,将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入到讲义中。虽然有的课他都讲了许多年,但他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预讲,吸收大家的意见。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是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关键,是教师比较难教的章节。他上这章大课时,用清新简明的语言,优美整齐的板书和形象生动的挂图,让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机制,对药的讲解就顺利许多,许多学生都说上他的课药物作用机制条理清新、逻辑性强、简明易懂,是种享受。他曾主编卫生部医学院统编药理学教材,经常与作者和编辑通信联络,信来后,他会用剪刀把信封整整齐齐剪开,把文稿依序摆好,仔细阅读修改。他主编教材时,参考大量英文、德文书籍,如德国的Allgemeine und Spezielle Pharmakologie und Toxikologie和美国的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同时查阅大量的最新科技期刊,亲手做读书笔记和文献卡片,分类分析并选用。
在科研方面,他对学生非常放手,极力鼓励科研小组内人员创新和合作。在他和姚教授鼓励下,我们科研小组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和生物工程系康华光和瞿安连教授合作开发膜片钳技术在药物方面的基础研究。他积极选派自己学生去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系,同济实验中心的李之望教授,生理的唐明教授和医科院药物所王晓良教授去学习新技术。在科研方向和课题上,他既结合实际,又非常开放,结合我们室在中草药成分多年的药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在离子通道上的作用机制,走自己的创新路。
他将与姚教授申请的科研经费,全部用在课题和学生培养上,自己生活很简朴。武汉夏天很热又没空调,江教授只配备了一台旧的摇头鸿运小电扇,姚教授则是什么高温都不怕。
他对学生始终非常关心,学生毕业后还经常跟他们通信。每当外地的学生们取得成绩或有新的实验结果,他都会及时与教研室同仁们分享。师兄王钢博士回国特地来教研室看望江教授,并送一本当时Hille Bertil最新版的 Ion channels of excitable membrane。江教授马上给我们研究生传看该书,大家互相快速传阅,都爱不释手,甚至复印有关章节。宗贤刚博士当时在德国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Franz Hofmann教授实验室工作,写信给姚教授和江教授详细介绍他从事的关于CNG(cyclic nucleotide-gated)离子通道的最新进展。Hofmann实验室后来进一步克隆和在表达细胞上分析记录了心脏的起搏离子通道(cardiac...
米城中華基督教會即將舉辦40周年堂慶
1974年,一位祖籍山東,名叫王常明的華人牧師從芝加哥的惠頓神學院來到密爾沃基,在這裏開始了傳福音事工。在上帝的祝福和帶領下,經過他和本地華人基督徒的艱苦努力,終於在1978年5月的第一周,這一間名為“米城中華基督教會”的華人教堂出現在密爾沃基,華人基督徒終於有了自己的教堂。教會裏逐漸有了講國語、粵語和英語的男女老少,大家在一起如同一個大家庭。
葛培理及他的书《生命的旅程》
比利·葛培理(Billy Graham,又译葛理翰)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全球著名的福音布道家。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次参加过他的布道会。他通过广播电视接触的听众超过2.1亿人,分布于185个国家。他最大一次布道会是1970年代在韩国首都举行,有100万人出席。葛培理从1955年开始有55次登上盖洛普名人列表,超过世界上任何人登上该列表的次数。他被称为“美利坚的牧师”(America’s Pastor),“美国良心”。他又被称为“总统的牧师”,与美国二次大战后的历届总统,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都有深切的交往并给予属灵的指导,并多次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祈祷。
葛培理的家庭与中国还很有渊源,他相濡以沫64年的太太路德1920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并在那里生活成长直至17岁返美读书。路德的父亲医学院毕业后即携新婚妻子到江苏淮安,他们的5个孩子中有4个在中国出生。路德的父亲在当地治病救人并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当地一家有380张病床的教会办的仁慈医院的外科主任兼行政院长。他在那里为中国人民服务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撤离中国。路德始终怀着一颗“中国心”,常自称“淮阴女儿”,对中国人一直有很深的福音使命感。葛培理曾经陪伴路得到她的出生地淮安,而他们的儿孙也多次拜访中国,希望能将这份源于外祖父母对中国的爱和负担,在子女中继续传承下去。路得于2007年去世,享年87岁。她的墓碑上刻有一个中文字“义”。
葛培理一生写了34本书。这次我们要介绍的《生命的旅程》,是他在2006年88岁高龄时写成的。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THE...
来到尘世的耶稣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记者作家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文笔幽默又犀利,在他皈依信仰之后,写了不少论基督教的作品,也写了以一位神父为主角的推理故事《布朗神父》(Father Brown),也常与当时著名的怀疑论者或未知论论者如萧伯纳(Bernard Shaw)、韦尔斯(H. G. Wells)、罗素(Bertrand Russell)等人展开善意辩论。萧伯纳虽然与他观点迥异,却称他为「旷世奇才。」切斯特顿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是《回到正统》(Orthodoxy),其中有一章讨论基督教信仰的吊诡或悖论(paradox),也就说那些看来似乎矛盾,不合理的信仰内容,正是基督教的精髓:「基督教不但能推断符合逻辑的真理,而且对于赫然变得不合逻辑的事物,可说是仍能找出个中非逻辑的真理。」
他举了个比喻:假设有位月球来的数学家,观察人体结构,是对称的:有两条腿、两边手指、脚趾数目相同、也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两个鼻孔、两片脑叶,所以他以此为定律,看到一边的心脏,就推断另一边也有一个心,但在下这个判断的时候,他就出错了。切斯特顿说,真正的洞见与灵感在于是否找到潜伏的变异与惊喜,所以:「基督教承认人有一双手,但却不承认人有两个心的明显推论。」所以他认为当我们觉得有些信仰内容不合逻辑,不要太快下结论否定,或急着为它辩解,因为「当我们认为基督教神学有点奇特时,一般来说将会发现是那些真理有点奇特。」
12月25日纪念耶稣的降生,正是其中一个看起来「奇特」、「不合理」的事件:上帝成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中,不乏神仙下凡的故事,但是这些神明或是乔装为人,或是脱下身上的羽衣,与人相会,并没有亲身变成人,下到凡间。但是圣经说:「上帝所指定的日子一到,祂就差遣他的儿子,借一个女子的身体降生在世界上,生为犹太人,赎我们成为自由身,使我们作祂的儿女。」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因为在天上无聊,不是因为看见人间的繁华而心动,一如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小说《王子与贫儿》里那个对外在世界充满好奇的王子,因此与跟他长得酷似的穷苦男孩调换身分;或是电影「画壁」中的那些仙女,向往着人间的熙攘热闹,因而跳出画中的仙境。他来,是为了完成重大的救赎使命。
电影《降临》(Arrival,或译为《异星入境》)讲到十几艘贝壳状的宇宙飞船降落在地球上,美国军方求助于一位语言学家,帮助他们寻找外星人的沟通方式,企图来了解他们是谁,为什么来到地球。经过细密的观察与尝试,语言学家找出外星人的语言符号,不仅化解了双方的误会,也化解了因此有可能导致的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若是诠释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无此问题。我们不用大费周章去了解他的语言与思路,因为他采用了我们的语言与身体,生在这个世界,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分子,好能与我们沟通无虞。圣经说:「基督成为一个人,在世上住在我们中间。」有个更现代的翻译是说基督「成为血肉之躯,搬到我们的小区。」
今天以高级度假区驰名的马莎葡萄园岛(Martha’s Vineyard)曾经是听障者的天堂。最早抵达该岛的居民,带有耳聋的基因,因此经过多世代的通婚,听障的孩子比例愈来愈高,因此当地居民根据英格兰南部的手语发展出一套他们的手语,甚至在日后的美国公定手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听力正常的居民接纳这些听障者,学习手语与他们沟通,以至于在十九世纪,你如果要在岛上的某些小镇居住,你必须要会手语,因为那才是大家通用沟通的语言!在这个岛上,听障并没有被认为是无法克服的残疾,造成沟通的障碍。
这则历史佳话可以让我们略为体会什么是「基督成为一个人,住在我们中间」。岛上听力正常的居民,愿意花时间学习手语,为了与听障者交流。耶稣为了来到世界,纡尊降贵,按照圣经的说法:「他虽然原来是以上帝的形象存在,却不坚持拥有这与上帝平等的地位,反而自我谦虚,成为一个人」,选择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甚至生在喂动物吃草的马槽里,作为他出生的记号。福音书作者路加还特别强调了三次:这个婴孩是在马槽里。不是玉玺,不是白金汉宫。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他对人类的爱:「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
我认识一对夫妇在人工智能与医学的研究上卓然有成,有个患了妥瑞症的儿子。有此病症的人无法控制肌肉,更难堪的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蹦出脏话。这位父亲提到当年在美国长春藤等级的大学任教,上课的时候甚至需要带着儿子去。那段日子真不容易啊,他说。然而就是这种不离不弃的爱,春风化雨,让这个儿子健康成长,找到正常工作,找到婚姻良伴。他宣布儿子结婚喜讯的那一天,我无意间提到当时养育这儿子多辛苦,这位父亲有点惊讶地说:我真的告诉你了吗?我自己都有点忘了呢。「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莫扎特深深领略基督教的这个信仰精髓,所以在他的最后一出作品《安魂曲》里写出令人萦回的句子:「请纪念我,慈悲耶稣,我是你踏上人世的起因。」
...
米城教會舉辦郭振遊教授佈道會
2017年11月11日,著名基督教傳道人郭振遊教授來到米城教會,舉辦主題為《美滿的人生》的福音佈道會。郭振遊教授夫婦在南卡羅萊納大學校園一直致力於中國學生福音事工,除了在哥倫比亞教會服事之外,郭教授還是著名福音機構“使者”同工團隊的重要成員之一,郭教授出版了一系列門徒訓練的DVD:《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門徒訓練》,《如何有效傳福音》,《如何有效帶查經》,《四傳模型:同工領袖訓練》以及《門徒小組研習課程》一書,幫助推廣門徒訓練。
旅游天地
芍药花开
作者: 细语
又是一年繁花盛开的季节,满院各种争芳斗艳的花朵,堪比选美大赛舞台上的芸芸佳丽,尽展各自的风采。今年春季的雨水丰盈,植物生长得格外茂盛。应该说植物是最懂得“有恩必报”的物种。我虽然是这些花的主人,平日里却疏于打理,心里自然清楚,这是上天的恩赐,故绝不以此捞取功劳。虽说“天道酬勤”,上天偶尔也会给懒人一点奖赏。每天下班回家,绕着院子,欣赏着满园怒放的花朵此消彼长。手握一把剪刀,看到花开正浓的,随即剪下几枝便装饰了我的餐桌,拍几张美照发给朋友和家人,内心十分喜悦。
满院的各种花草,以芍药花最绚丽耀眼,可媲美国色天香的牡丹。自古素有“牡丹为王,芍药为相”的说法。芍药与牡丹因花形相似,很多人误认为芍药与牡丹是同一种植物。其根本区别是,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药是草本植物。芍药最早栽培于中国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已被栽培,仅供贵族观赏。西周时期,芍药花被赋予“爱情”意寓,充当了“红娘”角色,是东方国度的“爱情花”。那时男女青年赠送芍药,表达情意,成为一种时尚。《诗经》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载。
芍药花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兼具色、香、韵三美。自古众多文人墨客被芍药花的美色折服,赞美之诗举不胜举。
芍药花 张泌 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 闲倚晚风生怅望,静留迟日学因循。 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 芍药花 张镃 自古风流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 诗成举向东风道,不愿旁人定等差。 芍药花 董嗣杲 花中近侍盛江都,艳朵低攒意态殊。 白传词工谁续得,刘郎谱在可修无。 翻阶媚雨娇红软,压砌迎风醉粉腴。 二十四桥春事老,而今难觅玉盘盂。
芍药花姿态优美、富丽堂皇,是美丽和富贵的象征。喜爱《红楼梦》的读者,熟知《红楼梦》第62回“憨湘江云醉卧芍药荫“是《红楼梦》中经典的场景之一。贾府种植的花卉,应不下几十种,曹雪芹唯独挑选芍药花,描写湘云醉酒的场景,符合情理之中,既凸显贾府的贵族气派,又意寓芍药花的高贵。只有绚丽华贵的芍药花,才能衬托出湘云酒后红晕的脸颊和她热情奔放的性格。
芍药花不仅为诗人和作家所青睐,留给世人不朽的诗篇和文学作品;艺术家们同样对芍药花痴迷,激发创作灵感,留下令人陶醉的艺术佳作。
芍药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有药用价值,芍药的花名就有“药”字。《神农本草经》中,将芍药列入草药。白芍具有养血、平肝功效;而赤芍是凉血、活血妇科良药。中国的豪州是驰名中外的芍药之乡。这里种值芍药,不只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收获芍药药材。芍药的根生长到三、四年,便可收获了。芍药种植每年给这里的药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我与芍药花的一世情缘,始于童年。最早的记忆大概是儿时四、五岁的时候,我在乡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