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C
Milwaukee
Tuesday, January 21, 2025

用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者:悠梓 作者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结尾不是清军入关或者南明皇帝被杀。而是以徐霞客作为一个朝代的结尾。他说:“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 — 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徐霞客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是江阴当地有名的巨富。虽然身在书香世家,祖上也享过功名,他却不想入乡随俗,不想参加科举考试,不想出人头地,更不想青史留名,只想到处玩。于是他从22岁开始旅游,到53岁去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旅游生涯,他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将足迹踏遍当时大半个中国,覆盖范围达19个省市区。 1616年二月,天寒地冻,大雪封了黄山。他却在那个没有登山装备与安全措施的年代里,愣是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攀上了雪山之巅。独自一人坐在黄山顶峰,听大雪飘落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过了一整天。“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这就是他在自己的游记上写下的文字。 古人的梦想就是通过读书、考功名、当官、荣华富贵,然后衣锦还乡。换到现在,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徐霞客是另类的存在。从传统角度来讲,他一生不当官,不追求财富,不结婚生子,不成家立业,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然,徐霞客并不想 “泯然于众”,他只想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不求功名,不求富贵,不求权力,我只想游历天下,踏遍山河,你冷嘲也好,你热讽也罢,我一点都不在乎,我喜欢,我开心,这就足够。” 但他却在作者当年明月心中秒杀所有王侯将相,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位“成功”的人。 但,如斯般自由而欢喜的渡日,对于大众而言,说说或许挺容易的。世人一生,总是不经意间被世俗裹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桎梏于世俗的标准之下,被他人的目光套牢,拼命向前奔跑,奔忙着追逐富贵与功名。人生虽并不至如履薄冰,但如何偏能做到如此狂放恣意,肆无忌惮?难?也不难吧? 毕竟“喜欢”二字,又没有界限:徐霞客可以喜欢羁旅一生;李白可以喜欢狂荡渡日;曹操喜欢煮酒江湖话功名;介子推偏拒赏自焚于绵山,不都是出于自己的“自由与喜欢”?正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属于人,都是唯一的,人生一次也仅此一次。那么何妨按自己当下甘之若饴的方式活着:顺时悠然,逆时坦然,穷有穷乐,奢有奢安。说到这,人生渡苦日,“喜欢”之外,最想保有的恐怕就是“兴致”。 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中写:“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进去考了一场。”兴之所至,何惧之有?及至放榜,竟中第一名郡元。 《世说新语》里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算是把人生活个尽兴,写到最为极致。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好友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于是王徽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船驶一夜,终于抵达戴逵家门口,他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生命这趟旅程,于任何人皆是唯一且不可逆返,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为了纪念的纪念

作者:Amanda Yang 妈妈去了天堂。 清晨,伴着阳光雨露和我们的爱,妈妈终于不再承受任何病痛了。她走的时候,是她最喜欢的晴天。我猜上帝一定是挑了一个好日子来接她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上帝不忍心再让她承受这么多痛苦了。 虽然加入家庭临终关怀计划已经三个半月,我也一直在做心理建设。然而当一切真实地发生的时候,巨大的悲痛瞬间把我淹没,眼泪无法停止地一直流。用力握住妈妈的手,我呼喊着妈妈,告诉她我有多爱她,拥抱她,亲吻她。看着她缓缓地闭上眼睛,没有再睁开;然后,露在被子外面的手臂一点一点地变得凉了起来。这一刻我跟她说:“妈妈,谢谢您陪了我们这么久,您真的是辛苦了!” 随后我打电话通知了护士,告诉她妈妈离开了。等待护士到来之前,我好好地跟妈妈进行了告别。就这么静静地握着她的手,我把心中感谢的话都说了出来。然后带着儿子一起给妈妈鞠了躬,一会儿抱着儿子,一会儿抱着妈妈乱哭了一通。妈妈那么瘦,那么瘦,真的是已经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尽可能陪我们更多一天了。 护士姐姐来了以后,听了心跳,宣布了妈妈的死亡。她帮妈妈拔掉了导尿管,清理了排泄物,填好了文件递给我。我给妈妈换上了豆绿色羽毛花纹的纯棉衬衫,我和妈妈都很喜欢的一条牛仔裤,又仔细把她的脸擦干净。妈妈看起来安详又美丽,身体还是温热的,我多希望她还可以再轻轻地叫我一声“元元”呀。然后我们打了电话给医学院。遵从妈妈的遗愿,将她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科学研究。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和护士姐姐确认过细节以后,告诉我们一小时左右会有灵车来接妈妈。我趴在妈妈胸口,好希望可以听到她心脏跳动的声音,可是什么都没有。 说起妈妈遗体捐赠,还是有一点小遗憾的。妈妈的愿望是想把她的遗体捐赠给北京协和医院的,因为协和医院是她出生的医院,人哪里来,就哪里走。当初林巧稚医生给妈妈接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中就注定了妈妈以后也会成为医生。在我看来,妈妈是伟大的。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然而妈妈作为医学工作者和医生,坚持遗体捐出,为人类的医疗技术发展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我非常敬佩妈妈,她的行为当然影响了我。我和儿子也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死后也会捐赠遗体,儿子说他也会。传承妈妈的遗愿,遗体捐赠是我们家庭共同的愿望。 灵车是庄严肃穆的黑色,裹尸袋是红色植绒质地,袋内嵌了隔水层。上车以前,我再次拥抱亲吻了妈妈,与她最后告别,希望妈妈一路走好!妈妈走后,医院的工作人员取走了屋内的医疗床。环顾家中空荡荡的那一块留下妈妈最后人生岁月的地方,犹如我的内心,永远为她保留了一片属于妈妈的温暖地带。 妈妈的一生平凡,却经历了种种。因为我外婆生妈妈的时候很年轻,外公外婆工作又忙,所以妈妈跟着她的奶奶长大。作为长女,小时候的她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很多责任。后来青春期的时候,碰到三年自然灾害,在体校练田径的妈妈永远觉得吃不饱。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发生,又因为是长女,妈妈上山下乡插队去了山西,这一待就是十年。其间干农活,做小学老师,当讲解员,在县队打篮球,再去读医学院,辗转多年,最后终于回到北京。因为当时的环境和保守的舆论,已是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她草率地结了婚,有了我。再后来就是工作和家庭,忙得团团转。 妈妈这一生付出得太多,太可惜她没有被好好地爱过。我是一个拥有自我疗愈能力的人,可惜没有能力去疗愈妈妈。还好在她生命最后的这几个月,我尽心尽力争取多和她相处每一分每一秒。妈妈说,她没有什么遗憾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此刻除了怀念还是怀念。怀念年轻的时候跟妈妈一起旅行的时光,晴空、沙滩、海浪、龙虾、还有摩天轮和夜行巴士。只是我们都还没来得及一起去欧洲。妈妈别遗憾,以后我会带上您的心愿一起去欧洲旅行,还有非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我们再慢慢一起走过这个世界。 失去亲人真的非常非常难过!虽然有几个月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一切真实地发生的时候,我还是无法克制极度悲伤。在妈妈最后的那几个星期,护士姐姐交给我一本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关于临终的一切事宜。当时边认真读边哭,说实话觉得很有用。想一想觉得我们很多人在死亡教育方面确实有缺失,所以今后有空,我会把临终关怀手册翻译成中文,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我儿子也仔细读了,他也是照顾姥姥强有力的支撑者,在此也感谢我儿子的付出。他最有能力让姥姥开心了,姥姥最后的时光有孙子陪着,也尽享天伦之乐了。 以后我会经常想念妈妈的。还好我喜欢文字,想妈妈的时候,就写一篇文章纪念她。还可以发微信给她,相信她在天上可以读到,微笑着保佑我们。妈妈走后,儿子用姥姥的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给我,说“Bye bye,I love myself."是啊,妈妈您在天堂也要好好地爱自己!我们会永远爱您,怀念您的! Bye Bye 妈妈!We all love you forever!!!   图片由作者提供。 《密城时报》编辑部编辑

怀念祖父

麦城我家

密城华人

Don't miss

最新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