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辞旧迎新,麦城春晚好戏连台
蛟龙腾飞辞旧岁,金蛇狂舞迎新春。农历新年到来,中华大地欢庆之时,海外华人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迎接新年。威斯康斯州多地的新年庆典此起彼伏。上周末,麦迪逊地区可谓热闹非凡。周六、周日两台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相继举办,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本周六麦城华人社区教会经过几个月精心策划的春节庆典在Blackhawk Church如期举行。傍晚6点开始的文化展示活动犹如新春庙会,盛况空前。品茶艺、练书法、包饺子、弹民乐、试古装、猜谜语,林林总总,气氛十分欢乐。观众还有机会品尝饺子、汤圆、春卷、芋头酥等传统节日美食。
享受完文化体验与节日的美食后,社区教会适时地为大家呈上一场更加丰富的精神大餐。这是一场集歌舞、器乐、相声与戏剧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来自中外的几百名观众济济一堂,共庆新春佳节。
本此活动的开胃前菜是多种民族乐器合奏,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共同奏响热情洋溢的《金蛇狂舞》与高亢有力的You Raise Me Up,传统民乐与经典英文歌曲中西文化碰撞,顿时将节日气氛拉满,春晚帷幕徐徐拉开。能歌善舞的藏族《迎酒欢歌》,热情好客的蒙古歌曲带领大家领略呼伦贝尔的辽阔草原。现代流行舞给大家送去欢乐时光,古典舞《簪花引》舞姿曼妙,古韵悠悠;《雨歇》刻画出水墨般的江南雨韵。
汇说、学、唱、逗四门技艺于一身的对口相声,时而引得观众啧啧赞叹,时而又捧腹大笑。书法艺术与民乐古筝此时碰撞出了独特的火花,国粹京剧唱了一场“空城计”。钢琴、小提琴献上《爱的致意》,而特邀的密城童星则感情真挚地以一曲《当你老了》演绎出深沉亘久的爱意并献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催人泪下,直达人心。春晚在中文、英文、西班牙语三语共唱一首赞美诗——《你真伟大》中拉下帷幕,彰显了中外友人其乐融融共迎春节的和谐场面。
周六的庆祝活动馀音绕梁,“新春新景开新宴,看取新年乐事绵。” -- 另一场由麦迪逊本地舞团、乐团与麦迪逊大学多个社团联袂推出的2025 CSSA蛇年春晚于大年初五周日晚在麦迪逊大学内的Shannon Hall隆重上演。
这是一场充满欢笑、温情、活力、处处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春晚。节目组在bilibili和youtube上同步直播,让身在异地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朋友也可以跨越山海一同观看。
本场晚会于6:30开始,长达三个多小时。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变化多样。晚会的序幕由AIRB摇滚乐队拉开。相比其他春晚热闹而喜庆的开幕,乐队以其原创动感的DJ舞曲《你要跳舞吗》邀约开场,乐手们精彩独特的编排,让人耳目一新,对整场晚会也充满期待。麦迪逊大学目前规模最大的华人学生舞团DANCAS应约上场,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为观众带来了中国风的街舞。她们在台上劲歌劲舞,活力四射,极大地调动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氛围。
歌曲新唱,一组歌曲串烧不仅让人沉浸在经典流行歌曲中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与力量,更是在旋律中寻找与童年回忆的链接。麦迪逊大学生首创的曲艺社团专注京剧、昆曲、黄梅戏、相声、评书等中国传统艺术。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曲艺文化,这次为大家带来相声《口吐莲花》,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琴识明月民乐社携多种民族乐器登场,结合西洋古典乐及中外流行乐,在蛇年为大家演奏了《金蛇狂舞》和经典曲目《月亮代表我的心》。男低音组合的社团和号称起不来床的乐队也纷纷登台献唱,还有新生代说唱的组合,通过不同视角的表达与倾诉来诠释年轻的力量。不得不感慨,年轻人活力满满、创意无限。
麦迪逊大学生不仅有多个乐队,还成立了话剧社团致力于传播艺术的乐趣和戏剧所承载的文化。这次作品《留学生奇妙夜》登上当地春晚,赢得不少掌声。麦屯首个华人音乐剧社团Foundland专注于中文原创音乐剧和全球经典音乐剧的改编和再创作。曾多年登台春晚压轴,受大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今年春晚的亮相,中英文结合演出的音乐剧也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易传·系辞上传》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代表生、长、老、死的四个生命演变过程;可以代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可以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以代表水、火、木、金五行中的四行;也可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DANCAS舞团将古典与现代舞结合,通过多个乐章完美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四象。在辞旧迎新之际,将四象暂停归于春,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令所有在座观众叹服不已!
麦迪逊中华艺术团为观众献上一支蒙古群舞《奔腾》,带着马背民族的浪漫与柔情,展现草原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悠扬合唱团由UW-Madison和麦迪逊社区的音乐爱好者组成,是一支非专业却充满热情的团队。合唱团聚集了老中青三代,以歌声传递情感,以音乐凝聚人心。她们深情演唱草原歌曲《天边》,用嘹亮的歌声唱响《我的祖国》赞歌,最后以经典的《难忘今宵》为本台晚会圆满结尾。
辞旧迎新,祖国同在!中国总领馆总领事王保东特别发来视频并致新年贺词。
除了舞台节目表演,节目组还精心安排了抽奖环节穿插其中,惊喜连连。当麦迪逊湖上烟花绽放,璀璨烟火照亮整个夜空,麦迪逊的春节庆典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华丽胜景中缓缓拉上帷幕,唯有欢乐萦绕心头,令人回味无穷!
供稿:刘颖欣、陈昕莉
摄影:桂大为、陈昕莉
《密城时报》编辑部编辑
《今秋》- 随笔
作者 朱俊勇
今秋
悄悄地在雷声暴雨中来了,
你来得那么突然,
门前的枫树仍绿郁葱葱,
还来不及换上红装。
今秋
匆匆地在狂风飞雪下走了,
你走得如此仓促,
给庭院的青草披上了白露,
却来不及带走树上的彩叶。
今生
急急地在荒芜的年代来了,
我来得那么从容,
稀粥面糊也长成六尺汉子,
良师慈母的教导注定成钢。
今生
悠悠地走过了千山万水,
我有幸师从众家学者,
授教在四海学堂,
登过了荣耀奖台。
如今
安然地来到这片静地,
我用生活励炼给的淡定,
在秋天里预备自己的心,
享受冬天的宁静和素雅,
耐心地等待春天。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密城时报》编辑部 三心)
怀念我的老师–江明性教授
戴水平
国内传来噩耗,我的研究生导师江明性教授于2019年2月26日20时5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听到这一消息后,海内外的同济人纷纷在各大网站和海外同济群留言,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江教授的哀思。作为他的学生,我心中更是悲痛不已!
记得上次回国时,我去了江教授家与他亲切交谈,如今阴阳两隔,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不由清泪长流,彻夜未眠。往日与江教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写下这些回忆文字,遥寄对老师的思念!
我于1990年考入同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硕博联读研究生,硕士导师是姚伟星教授。92年转博,博士导师是姚教授和江明性教授。当时江教授刚刚退休后返聘,教研室安排我和他坐一个办公室。
我和江教授在同一个办公室前后有两年时间。那时我们喜欢称江教授为老先生以示尊重!同济老一辈的教授们都是德艺双馨,江教授更是风度翩翩!1956年教育部进行教授评级,整个武汉地区高校林立一共才评出13位一级教授,同济医学院就占7位,那年江教授获聘副教授。1981年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有7位教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博士学位导师,江教授是其中之一。
每遇有重要的事情时,他必穿笔挺的中山装或者西装。相比西装,穿中山装更多一些。他的书桌、书柜,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书稿摆放得整齐有序。而我的桌子上总是挺乱的,老先生却从来不说我,可见他的宽厚!一张A4的纸,他会画几个格,正反面写满字,从不浪费一点纸的空间!平时他待人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但关键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学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他曾给我们讲过他求学时的故事,德国教授的严格要求以及同济的光荣传统,尤其是他们在抗战时的艰难和刻苦学习。我从江教授的言行上学到很多东西,受益终生!
1983年春,同济医学院授予联邦德国德中医学协会主席盖尔哈特名誉教授称号。图为授予仪式后,同济医学院教授们与盖尔哈特夫妇在校园的合影。
江教授对大学本科教学极为重视,每次大课前,他都认真备课,将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入到讲义中。虽然有的课他都讲了许多年,但他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预讲,吸收大家的意见。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是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关键,是教师比较难教的章节。他上这章大课时,用清新简明的语言,优美整齐的板书和形象生动的挂图,让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机制,对药的讲解就顺利许多,许多学生都说上他的课药物作用机制条理清新、逻辑性强、简明易懂,是种享受。他曾主编卫生部医学院统编药理学教材,经常与作者和编辑通信联络,信来后,他会用剪刀把信封整整齐齐剪开,把文稿依序摆好,仔细阅读修改。他主编教材时,参考大量英文、德文书籍,如德国的Allgemeine und Spezielle Pharmakologie und Toxikologie和美国的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同时查阅大量的最新科技期刊,亲手做读书笔记和文献卡片,分类分析并选用。
在科研方面,他对学生非常放手,极力鼓励科研小组内人员创新和合作。在他和姚教授鼓励下,我们科研小组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和生物工程系康华光和瞿安连教授合作开发膜片钳技术在药物方面的基础研究。他积极选派自己学生去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系,同济实验中心的李之望教授,生理的唐明教授和医科院药物所王晓良教授去学习新技术。在科研方向和课题上,他既结合实际,又非常开放,结合我们室在中草药成分多年的药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在离子通道上的作用机制,走自己的创新路。
他将与姚教授申请的科研经费,全部用在课题和学生培养上,自己生活很简朴。武汉夏天很热又没空调,江教授只配备了一台旧的摇头鸿运小电扇,姚教授则是什么高温都不怕。
他对学生始终非常关心,学生毕业后还经常跟他们通信。每当外地的学生们取得成绩或有新的实验结果,他都会及时与教研室同仁们分享。师兄王钢博士回国特地来教研室看望江教授,并送一本当时Hille Bertil最新版的 Ion channels of excitable membrane。江教授马上给我们研究生传看该书,大家互相快速传阅,都爱不释手,甚至复印有关章节。宗贤刚博士当时在德国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Franz Hofmann教授实验室工作,写信给姚教授和江教授详细介绍他从事的关于CNG(cyclic nucleotide-gated)离子通道的最新进展。Hofmann实验室后来进一步克隆和在表达细胞上分析记录了心脏的起搏离子通道(cardiac...
今天 , 我们再次为你相聚
陈昱周年有感
李可信
我们不再哭泣,息了悲咽,
停止沉默,不再寒噤,
温暖在手中传递,
心痛让歌声抚愈—
鲜花伴你左右,
怀念安放于心。
你美丽的生命溶于山水,
灿烂的光华永驻大地— ...
驶向天堂的孤帆
2017年6月7日傍晚, 麦迪逊(UW-Madison)梦到他(Lake Mendota)湖畔, 晚霞绚烂,湖面波光粼粼,映照夕阳,如梦如幻。比起往日的湖畔,今天有些不同寻常。此时聚集了很多人, 追思七天前在此湖上失去生命的陈昱博士。
麦迪森华人协会首次民主选举理事会成员
在麦城华人积极推动、认真督促、热情参与下, 当冬去春来之时,麦迪森华人协会于2018年4月7日首次实践了公开报名、透明竞选、公正选举的全过程,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立十五年的麦城华人协会自此告别了少年的青涩和莽撞,步入理性和成熟。此次选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力,是麦城华人协会发展史 上的一座丰碑,浓墨重彩地铭刻上麦城华人的民主意识、正义追求、以及对华人协会的认同和爱护。
麦城华人协会的英文全名:Madison Area Chinese Community Organization, 简称 MACCO。2003年初,在数位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创办;2005年,正式注册为非赢利组织,旨在联合麦城各界华人力量, 为麦城华人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帮助的场所,促进麦城各华人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广泛地参与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多年来,华人协会理事会的大部分成员由在任理事会成员推荐产生,尽管大部分理事会成员都热情地奉献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与精力,这种方式难免导致了华人协会管理上的不规范,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在美华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华人关心和参与政治的自觉性也与日俱增。麦城华人协会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引起了麦城华人的普遍关注和思考。 经过长达8个月的讨论、研究和酝酿,麦城华人达成了一个明确共识:华人协会的正规运作,应该从公开选举理事会成员开始。
自此,社区各方人士和部分前任理事们对麦城华人协会的公开选举一事,进行了认真讨论、协商,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华人协会会员登记、会员报名参选、参选会员与其他会员见面交流、以及最后选举理事会成员等一系列细则。2018年3月24 – 25日,12位自愿报名的候选人在与华人协会会员见面会上,分别介绍了自己,以及对未来华人协会的工作前景和自己的设想,并回答了会员们的提问。这次带有竞选性质的友好讨论与交流,为两周后的投票选举作了前期准备,也为投票选举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8年4月7日,在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麦迪森华人社区终于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正规的民主选举。具有选举权的71名付费会员中,66人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对华人社区未来的期许,参加了投票选举活动。在5位志愿者的认真监督下,公正、公平、透明地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 9 人组成,其中8人通过本次选举产生,另一人是前任理事会留任成员。
2018年4月11日,新一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李晶(Connie Li)任理事会主席(President)、江宜庶(Sue Jiang)和陶晔栋(Terry Tao)任副主席(Vice President)、鲍宏光 (Hongguang Bao)负责财务管理、 陶晔栋兼任秘书(Secretary)。会议决定将大力修改协会的章程与规则(by-law)和改进协会的财务制度。这次会议还建立了六个委员会(Committee):1. Governance Committee,负责人:李晶、 江宜庶。2. Initiatives/Program Committee, 负责人:...
麦城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纪实系列(之一)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华裔代沟交织中的亲子沟通
2018年12月8日下午3点 “中国父母、美国孩子 – 青少年心理及情绪健康”亲子教育论坛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研究园(5602Research Park, Madison)举行。本次论坛由麦城华人协会 (MACCO) 领衔,联合全美华人联合会(UCA)Wisconsin分会、 密城华人社区中心(MCCC)以及UCA Illinois Chapter共同举办。
报告大厅座无虚席,聆听讲座的大部分来自麦城本地居民。还有个别同胞专门从芝加哥和Oshkosh等周边城市驱车前来,早早地到了现场参加这一活动。他们的执着,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次讲座意义非凡。
这场有声有色、生动热烈的讲座是由四位经历各异、专业不同, 却对华裔移民家庭子女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成长都有独特见解的人士主讲, 以及被讲座触动心旋的热情听众积极互动,共同参与下演绎完成的一场精彩讲座。
本论坛由主办方麦城华人协会会长、UCA Wisconsin Chapter President李晶博士主持。李晶博士在论坛开始就呼吁大家关注和关心我们下一代的心理及情绪健康。她说,我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我们是在中国出生,并在中国接受教育的第一代移民父母。我们培养的是美国出生,并在美国接受教育的第二代孩子。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快乐。什么是快乐?孩子的一生如何让他们掌握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比较清楚孩子身体上的需求,那么孩子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我们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价值感、有目标、有激情、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有坚毅性(Grit)(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性格),而且一生都能让自已快乐?
本论坛邀请的四位嘉宾主讲人分别是: 李佳信慈善基金(Calvin J. Li Memorial Foundation) 创办人、移民家庭子女教育专家李秋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