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 来自美国34个州和大华府本地近300位华人聚集首都华盛顿,参会者高举美国国旗和美国华人联盟UCA(United Chinese Americans)大旗,举行了首次华人大型民权步行活动,纪念《1964民权法》生效60周年。
其中,来自威斯康星的华人代表姜铭涛、 Kenneth Hong、 Fanni 谢、李晶、 Terry Tao、 Esther Shi、 Yedong Tao 、原文彬等十余人飞往华盛顿参加此次UCA为期三天的全国大会。
1965年新移民法生效之前,美国的移民大约95%来自于欧洲,即白人族裔。而在1964年民权法之前,美国南部许多州在南北内战之后不仅实行了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社会制度,也剥夺了有色族裔公民的投票权利。
1964年7月2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1964年民权法》,该法为随后1965年通过的《投票权利法》和《移民和国籍法》铺平了道路,从而推动美国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族裔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
三十上午,热情洋溢的参与者,戴上为活动特制的徽章,手举美国国旗,来到华盛顿纪念塔和二战纪念碑,集体合影留念,表达对美国建国理念的认同和对在反法西斯二战中牺牲的将士们的致敬。在二战之中,大约两万在美华人参军作战,其中40%的华人士兵是没有美国国籍的,但是他们依然愿意为美国而战。美国国会终于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华裔二战老兵国会金质奖章法》,以表彰华裔为美国做出的光辉业绩。
接着,参会者从二战纪念碑步行到马丁 路德 金(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纪念碑。举着自制的民权运动标语横幅,“Walk For Civil Rights,Equal Rights for All, We Have a Dream, All People Are Created Equal, Commemo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Civil Rights ” 庄严地缓缓走向马丁 路德 金的塑像,全体肃穆,美国华人联盟的主席薛海培和理事长王华向金博士塑像敬献花篮,表达美国华人对这位民权领袖的崇高敬意。
在林肯纪念堂,大华府当地的华人黄河合唱团,在合唱团的指挥下,与全体参与者一起合唱了三首歌: 《This land is your land ,this land is my land 》(这片土地属于你和我);《明天会更好》;《We Shall...
六月二十七日, 来自美国34个州和大华府本地近300位华人聚集首都华盛顿,参会者高举美国国旗和美国华人联盟UCA(United Chinese Americans)大旗,举行了首次华人大型民权步行活动,纪念《1964民权法》生效60周年。
其中,来自威斯康星的华人代表姜铭涛、 Kenneth Hong、 Fanni 谢、李晶、 Terry Tao、 Esther Shi、 Yedong Tao 、原文彬等十余人飞往华盛顿参加此次UCA为期三天的全国大会。
1965年新移民法生效之前,美国的移民大约95%来自于欧洲,即白人族裔。而在1964年民权法之前,美国南部许多州在南北内战之后不仅实行了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社会制度,也剥夺了有色族裔公民的投票权利。
1964年7月2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1964年民权法》,该法为随后1965年通过的《投票权利法》和《移民和国籍法》铺平了道路,从而推动美国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族裔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
三十上午,热情洋溢的参与者,戴上为活动特制的徽章,手举美国国旗,来到华盛顿纪念塔和二战纪念碑,集体合影留念,表达对美国建国理念的认同和对在反法西斯二战中牺牲的将士们的致敬。在二战之中,大约两万在美华人参军作战,其中40%的华人士兵是没有美国国籍的,但是他们依然愿意为美国而战。美国国会终于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华裔二战老兵国会金质奖章法》,以表彰华裔为美国做出的光辉业绩。
接着,参会者从二战纪念碑步行到马丁 路德 金(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纪念碑。举着自制的民权运动标语横幅,“Walk For Civil Rights,Equal Rights for All, We Have a Dream, All People Are Created Equal, Commemo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Civil Rights ” 庄严地缓缓走向马丁 路德 金的塑像,全体肃穆,美国华人联盟的主席薛海培和理事长王华向金博士塑像敬献花篮,表达美国华人对这位民权领袖的崇高敬意。
在林肯纪念堂,大华府当地的华人黄河合唱团,在合唱团的指挥下,与全体参与者一起合唱了三首歌: 《This land is your land ,this land is my land 》(这片土地属于你和我);《明天会更好》;《We Shall...
作者:Amanda Yang
妈妈去了天堂。
清晨,伴着阳光雨露和我们的爱,妈妈终于不再承受任何病痛了。她走的时候,是她最喜欢的晴天。我猜上帝一定是挑了一个好日子来接她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上帝不忍心再让她承受这么多痛苦了。
虽然加入家庭临终关怀计划已经三个半月,我也一直在做心理建设。然而当一切真实地发生的时候,巨大的悲痛瞬间把我淹没,眼泪无法停止地一直流。用力握住妈妈的手,我呼喊着妈妈,告诉她我有多爱她,拥抱她,亲吻她。看着她缓缓地闭上眼睛,没有再睁开;然后,露在被子外面的手臂一点一点地变得凉了起来。这一刻我跟她说:“妈妈,谢谢您陪了我们这么久,您真的是辛苦了!”
随后我打电话通知了护士,告诉她妈妈离开了。等待护士到来之前,我好好地跟妈妈进行了告别。就这么静静地握着她的手,我把心中感谢的话都说了出来。然后带着儿子一起给妈妈鞠了躬,一会儿抱着儿子,一会儿抱着妈妈乱哭了一通。妈妈那么瘦,那么瘦,真的是已经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尽可能陪我们更多一天了。
护士姐姐来了以后,听了心跳,宣布了妈妈的死亡。她帮妈妈拔掉了导尿管,清理了排泄物,填好了文件递给我。我给妈妈换上了豆绿色羽毛花纹的纯棉衬衫,我和妈妈都很喜欢的一条牛仔裤,又仔细把她的脸擦干净。妈妈看起来安详又美丽,身体还是温热的,我多希望她还可以再轻轻地叫我一声“元元”呀。然后我们打了电话给医学院。遵从妈妈的遗愿,将她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科学研究。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和护士姐姐确认过细节以后,告诉我们一小时左右会有灵车来接妈妈。我趴在妈妈胸口,好希望可以听到她心脏跳动的声音,可是什么都没有。
说起妈妈遗体捐赠,还是有一点小遗憾的。妈妈的愿望是想把她的遗体捐赠给北京协和医院的,因为协和医院是她出生的医院,人哪里来,就哪里走。当初林巧稚医生给妈妈接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中就注定了妈妈以后也会成为医生。在我看来,妈妈是伟大的。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然而妈妈作为医学工作者和医生,坚持遗体捐出,为人类的医疗技术发展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我非常敬佩妈妈,她的行为当然影响了我。我和儿子也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死后也会捐赠遗体,儿子说他也会。传承妈妈的遗愿,遗体捐赠是我们家庭共同的愿望。
灵车是庄严肃穆的黑色,裹尸袋是红色植绒质地,袋内嵌了隔水层。上车以前,我再次拥抱亲吻了妈妈,与她最后告别,希望妈妈一路走好!妈妈走后,医院的工作人员取走了屋内的医疗床。环顾家中空荡荡的那一块留下妈妈最后人生岁月的地方,犹如我的内心,永远为她保留了一片属于妈妈的温暖地带。
妈妈的一生平凡,却经历了种种。因为我外婆生妈妈的时候很年轻,外公外婆工作又忙,所以妈妈跟着她的奶奶长大。作为长女,小时候的她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很多责任。后来青春期的时候,碰到三年自然灾害,在体校练田径的妈妈永远觉得吃不饱。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发生,又因为是长女,妈妈上山下乡插队去了山西,这一待就是十年。其间干农活,做小学老师,当讲解员,在县队打篮球,再去读医学院,辗转多年,最后终于回到北京。因为当时的环境和保守的舆论,已是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她草率地结了婚,有了我。再后来就是工作和家庭,忙得团团转。
妈妈这一生付出得太多,太可惜她没有被好好地爱过。我是一个拥有自我疗愈能力的人,可惜没有能力去疗愈妈妈。还好在她生命最后的这几个月,我尽心尽力争取多和她相处每一分每一秒。妈妈说,她没有什么遗憾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此刻除了怀念还是怀念。怀念年轻的时候跟妈妈一起旅行的时光,晴空、沙滩、海浪、龙虾、还有摩天轮和夜行巴士。只是我们都还没来得及一起去欧洲。妈妈别遗憾,以后我会带上您的心愿一起去欧洲旅行,还有非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我们再慢慢一起走过这个世界。
失去亲人真的非常非常难过!虽然有几个月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一切真实地发生的时候,我还是无法克制极度悲伤。在妈妈最后的那几个星期,护士姐姐交给我一本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关于临终的一切事宜。当时边认真读边哭,说实话觉得很有用。想一想觉得我们很多人在死亡教育方面确实有缺失,所以今后有空,我会把临终关怀手册翻译成中文,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我儿子也仔细读了,他也是照顾姥姥强有力的支撑者,在此也感谢我儿子的付出。他最有能力让姥姥开心了,姥姥最后的时光有孙子陪着,也尽享天伦之乐了。
以后我会经常想念妈妈的。还好我喜欢文字,想妈妈的时候,就写一篇文章纪念她。还可以发微信给她,相信她在天上可以读到,微笑着保佑我们。妈妈走后,儿子用姥姥的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给我,说“Bye bye,I love myself."是啊,妈妈您在天堂也要好好地爱自己!我们会永远爱您,怀念您的!
Bye Bye 妈妈!We all love you forever!!!
图片由作者提供。
《密城时报》编辑部编辑
6月23号星期天下午,由ElevAsian举办的2024年密尔沃基饺子节(MKE Dumpling Fest 2024)在位于822 S. Water St. 的The Cooperage隆重举行。继去年首届饺子节大获成功后,今年再次回归,受到大众热捧。
饺子节是一项品尝全世界创意饺子的活动。每种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形式的饺子。无论蒸、炸、煮、烤,只要是用皮包裹的填满馅料的美食,在饺子节上我们都可以品尝到。主办方邀请了密尔沃基当地最好的厨师和餐馆参加这一活动,并共同竞争“Milwaukee’s Favorite Dumpling(密尔沃基最佳饺子)”这一金饺子奖项。
今年的饺子节上,共有10余家餐馆和厨师参与角逐。经过300多大众品尝,几位评委严苛评选,这一金饺子大奖最终由华人餐馆Fushion Cafe(马师傅东北菜)收入囊中,并获$500奖金。
马师傅东北菜老板为本次活动精心制作了多种地道中国味道的饺子和包子,有荤、有素、荤素搭配。还备有多种蘸料、配料,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聪明能干又心灵手巧的老板娘特别准备了百财饺子,饺子不但味道鲜,颜值高,而且寓意好。将中国美食追求的色、香、味、形、意推崇到了极高的境界,给人以视觉、嗅觉和味觉上多重美的享受,荣获此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在颁奖仪式上,马师傅的儿子马远航代表父亲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道“正如父亲所言,世界的饺子看中国,中国的饺子看东北。”中华美食远名扬,北方的饺子绝对是中华美食与文化的担当。
Fushion Cafe(马师傅东北菜)的老板一家来自东北黑龙江,几年前落户密尔沃基,主要经营东北菜。此前当地民众比较喜闻乐见的有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店等等。马师傅东北菜的加入,填补了许多人对于北方面食与地道家常菜的渴望,增加了中餐食品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更多人品尝到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除了地道的面食、面点、面条外,豆浆、油条、豆腐脑经常供不应求,东北的酱骨头和大拉皮还有松鼠桂鱼、鱼头泡饼、麻辣卤味等也经常出现在菜单上,非常受大家欢迎。
以下是Fushion Cafe(马师傅东北菜)的地址与联系电话,马师傅表示:“所有的面食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做现卖,欢迎大家光临品鉴!”
绝大部份图片由马师傅东北菜提供,部分图片摘自网络。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6月23号星期天下午,由ElevAsian举办的2024年密尔沃基饺子节(MKE Dumpling Fest 2024)在位于822 S. Water St. 的The Cooperage隆重举行。继去年首届饺子节大获成功后,今年再次回归,受到大众热捧。
饺子节是一项品尝全世界创意饺子的活动。每种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形式的饺子。无论蒸、炸、煮、烤,只要是用皮包裹的填满馅料的美食,在饺子节上我们都可以品尝到。主办方邀请了密尔沃基当地最好的厨师和餐馆参加这一活动,并共同竞争“Milwaukee’s Favorite Dumpling(密尔沃基最佳饺子)”这一金饺子奖项。
今年的饺子节上,共有10余家餐馆和厨师参与角逐。经过300多大众品尝,几位评委严苛评选,这一金饺子大奖最终由华人餐馆Fushion Cafe(马师傅东北菜)收入囊中,并获$500奖金。
马师傅东北菜老板为本次活动精心制作了多种地道中国味道的饺子和包子,有荤、有素、荤素搭配。还备有多种蘸料、配料,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聪明能干又心灵手巧的老板娘特别准备了百财饺子,饺子不但味道鲜,颜值高,而且寓意好。将中国美食追求的色、香、味、形、意推崇到了极高的境界,给人以视觉、嗅觉和味觉上多重美的享受,荣获此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在颁奖仪式上,马师傅的儿子马远航代表父亲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道“正如父亲所言,世界的饺子看中国,中国的饺子看东北。”中华美食远名扬,北方的饺子绝对是中华美食与文化的担当。
Fushion Cafe(马师傅东北菜)的老板一家来自东北黑龙江,几年前落户密尔沃基,主要经营东北菜。此前当地民众比较喜闻乐见的有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店等等。马师傅东北菜的加入,填补了许多人对于北方面食与地道家常菜的渴望,增加了中餐食品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更多人品尝到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除了地道的面食、面点、面条外,豆浆、油条、豆腐脑经常供不应求,东北的酱骨头和大拉皮还有松鼠桂鱼、鱼头泡饼、麻辣卤味等也经常出现在菜单上,非常受大家欢迎。
以下是Fushion Cafe(马师傅东北菜)的地址与联系电话,马师傅表示:“所有的面食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做现卖,欢迎大家光临品鉴!”
绝大部份图片由马师傅东北菜提供,部分图片摘自网络。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五月二十一日,居住在威州各地近百名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荣幸受邀,集聚在威州州长官邸,与州长Tony Evers 夫妇共同庆祝AAPI (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s) 亚太裔美国人传统月。
Tony Evers 表示:“ 每年五月,我们都会庆祝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传统月,以表彰包括威斯康星州在内的全国各地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来自密尔沃基的嘉宾与州长欢聚一起留念
参加今年庆祝活动的有Hmong、华裔、印度裔、马来西亚裔、越南裔等亚裔美国人 。很多人特别穿上本民族服装,色彩缤纷绚丽的各民族服装 ,与州长官邸古老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彰显出各民族裔欢聚一堂,团结协作的友好关系。作为美国少数族裔的亚裔,更需要相互依存,为少数族裔的民众争取平等权利。
州长特别为受邀嘉宾准备了丰盛的各民族传统美食。
AANHPI (Asian American, Native Hawaiians & Pacific Islanders) 遗产月历史:
1977 年 6 月 30 日:AAPI 传统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95 届国会(1977-1978),当时提出了五项联合决议,提议在 5 月指定一周来纪念 AAPI 的成就。众议院提出了三项联合决议(H.J.Res.540、H.J.Res.661、H.J.Res.753),将5月的头10天定为“太平洋/亚裔美国人传统周”,而参议员Daniel Inouye也提出了S.J.Res。参议院第 72 号决议将 5 月初指定为“太平洋/亚裔美国人传统周”。众议员弗兰克·霍顿 (Frank J. Horton) 在众议院提出了第 4 项联合决议 (H.J.Res.1007),并提议指定从 5 月 4 日开始的7 天为亚太美国周。该联合决议由国会通过并成为 Pub.L.95-419。并于1978 年由吉米卡特总统签署了该决议。指定从 1979 年 5 月 4 日开始的一周为“亚太裔美国人传统周”。
1990...
第二十一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于上周六4月13日在UW-Milwaukee的Bolton Hall成功举办。自新冠疫情以来,由威州中文教师协会(WACLT)举办的年度演讲比赛转移至线上进行。今年在大家齐心协力的精心准备下重新回归现场,获得圆满成功,大大地促进了威斯康星州各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
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是由WACLT举办的年度盛事。该比赛旨在激发威州各地的大、中、小学生学习与应用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加强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一赛事为广大中文学习爱好者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成为威州中文学习者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并见证这场盛大赛事,今年更是盛况空前。
上周六一大早,就有校车满载学生陆续进入比赛会场。作为中国文化形象大使的“大熊猫”早已在门口恭迎大家。上午九时,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起,Sheboygan南高中的红莲舞蹈队携传统的中国龙舞进入会场,正式拉开了此次盛事的帷幕。舞蹈队的同学们不仅舞龙舞狮,还带来了青春活力的现代舞,让人一饱眼福。Kromrey初中女孩的民族独舞妖娆婀娜,欢快灵动。
学生们在台上载歌载舞,中文学校的老师们也个个多才多艺。麦迪逊民乐团的老师们给大家展示了传统民族乐器合奏。琵琶、二胡与竹笛合奏的《花好月圆》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国粹京剧片段程派青衣《彩蝶飞》令人回味无穷;一对年轻伉俪完美演绎歌曲《我们》;还有一众老师的唐诗宋词朗诵为演讲比赛做出了标准示范。一个小时的开幕式节目丰富多彩,令人感觉意犹未尽。
新上任的协会会长Daisy Liu在开幕式上激情致辞,热情洋溢地欢迎大家的到来,真诚地感谢所有的支持机构与志愿者们。并在最后宣布了此次比赛的程序与诸多事项,为接下来比赛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
协会根据学生年龄和中文是否为继承语,设立了多个组别进行评比,包括小学低龄组(K-2年级)、小学高龄组(3-5年级)、初中组、高中组以及大学生组。今年共有93名学生报名参赛。协会一如既往允许学生的亲友团同时进入教室观摩。
评分方面,协会沿用以往的统一评分标准对选手的演讲进行评定。评分维度包括任务完成程度、词汇使用、流利程度、发音标准和现场表现,每个维度的分值为1-4分。为确保公平,协会特别邀请了威州不同地区的教师担任评委。
开幕式节目表演完毕,大家从观礼堂依次进入事先分好的组别教室。志愿者与各位评委早已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迎接各位参赛者与亲友团的到来。参赛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地期待比赛。在比赛开始前,评委老师向所有参与者宣读了本次比赛的文明规则,确保选手们顺利完赛。按照计划,比赛于上午10点半准时开始。各个教室里比赛进行得井然有序,充分展示了协会的组织能力。
根据大赛要求,低龄组选手可以选择背诵,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年龄组的选手则必须自行撰写演讲稿。他们的演讲涉及多种主题,如讲述成语故事、家庭成员生活、暑期打工作生活、学习外语或中文的感受,以及关于中国学生压力这样深刻且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广泛且富有深度,让评委老师们啧啧称赞。低年级组的小朋友们也展现出惊人的表现力。他们的演讲声情并茂,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讲述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这些出色的表现让评委老师们由衷地赞叹,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一个多小时的比赛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学生中文演讲实力高超,使得比赛异常激烈,难分伯仲。评委们经过严肃认真的评选,根据总分高低,从每个组别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与奖牌,给予了所有参赛学生极大的鼓励。
Sheboygen学区中文学习爱好者众多,此次共有37位学生报名参加了比赛,是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大团体。他们中不少既是志愿者,也是参赛者。大多数同学在非继承语组中分别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优秀成绩。密城现代中文学校一直是威州中文演讲比赛的支持者与重要参与者。这次共有近二十名学生参加,其中不乏兄弟姐妹同时参赛的家庭,充分体现了参与中文学习与交流的热情,并在继承语组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中文学校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蟋蟀学堂今年首次有学生代表参赛。两名低龄组学生表现不俗,分别斩获各自年龄组的第一名,可喜可贺。
下午一点,闭幕式正式开始。协会邀请学生上台体验舞龙舞狮,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协会此次还增加了给年度优秀中文教师颁奖的环节,表彰她们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共有四位老师获此殊荣。她们分别是来自Milwaukee的刘永艳老师和来自Madison的吴宇舟老师、朱卫华老师和田琴老师。随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演讲比赛现场颁奖环节。因为出现了小故障,颁奖典礼移至户外继续进行。虽然没有室内的镁光灯闪烁,但是室外春光明媚,和风吹拂,别有一番生趣,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对于所有参赛的学生来说,这也将成为一次特殊而难忘的经历。
协会特别感谢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热情参与和关注。他们的支持对于比赛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协会期待未来的比赛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努力将这一赛事办得越来越好,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中文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感谢威斯康辛州中文教师协会、老师和参赛学生家长提供照片!
《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编辑
冰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失去亲人的人,心中的忧伤犹如天上飘落的细雨,挥之不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一天,我们和逝去的亲人再次从情感上拉近距离。
清明节,走在家乡熟悉的土路上,去看望离开我们已十年的妈妈。家乡的一草一木,勾起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家乡,一个辽河岸边偏远贫穷的小村庄,是我出生地方,我度过童年的地方,就像拓在石碑上的经文,刻在我的记忆里;曾经生活在老家的人们,和自己血浓于水,我们称他们为亲人,那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深深扎根在游子的心中,无论离老家多远,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过往的回忆,纵使走过万水千山,也像牵引风筝的那根线,成为身在异乡最纯真的乡愁。似乎飘过故乡原野上的一丝风声,也能化作一曲回肠荡气的乐曲,每一个音符,都会提醒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的根在哪里。
老家的炊烟伴我长大,长大后变成了我记忆中,一幅悠远绵长的水墨画。那淡蓝的烟里,满是平常人间朴素又温暖的气息。悠悠的辽河水,油亮的黑土地,承载着我满满的童年回忆。离我家不远的那条小河是我童年最大的游乐场,炎炎烈日下,一群嗮得黝黑而又健康的孩子,整日在浑浊的河里面扑腾玩耍;小路边、野地里、每一颗小草、每一朵野花都是那个时代穷人家孩子的有趣玩具;树上小鸟的歌唱,是我童年里除了样板戏之外,能听到的最灵动的乐曲;村里村外的小路上、树林里记不得留下我和小堂姐多少的足迹和身影。小小的我们,物质匮乏而又动荡的年代,没有美味的零食,没有漂亮的花衣,更没有父母适时的关爱和适度的陪伴,一对小姐妹,互相依恋,自娱自乐,度过了一个暗淡、艰苦、却也是无拘无束的童年。
老家是穷的,童年是苦的,只有几岁的我,也会和哥哥姐姐一起,背上箩筐,走出很远的路,去帮家里挖野菜,搂茅草。记得按照妈妈的吩咐,一整天都会规规矩矩地守在菜园旁,防护鸡鸭来偷食菜地里一家人赖以为食的大白菜。记得咬一口都掉渣的粗面玉米饼子和不飘一丝油花的白菜汤。记得那个没有干柴的冬天,妈妈每次烧火煮饭,都从灶堂下冒出的满屋子呛人的浓烟。记得呼呼的北风,透过土坯房的缝隙,吹过冰凉土炕上,缩在被窝里的我们的小小脑袋。
妈妈是个美丽勤劳的乡村妇女,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她的日常。艰苦的生活,简陋的房屋,她从不抱怨,辛苦她自己,将自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仍然记得,房前屋后,妈妈辛苦劳作的时令蔬菜,搭配着艰苦年代的玉米高粱,养大了我们。小河里的小鱼小虾,以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成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一年中所有的节日 -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无论怎样,妈妈尽她所能,准备一家人的节日美食。至今我吃过最好的饭菜,依然是妈妈亲手做出来带有妈妈味道的美味佳肴。老家的毛草房不大,院子却很宽敞。房前栽了几棵葡萄,炎热夏季,郁郁葱葱的葡萄爬满了架,搭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凉棚。秋天,葡萄熟了,伸手可及的美味葡萄,是我唯一能吃到的水果。房后,种了一株刺莓,粉色的花朵开满一人多高的树丛。下雨天,有一种身材很小、全身嫩黄羽毛的小鸟,在刺莓丛中轻盈灵巧地上窜下跳避雨。刺莓的旁边,种了一丛芍药花,层层花瓣上,沾满颗颗晶莹剔透的雨滴,更显芍药花的鲜嫩美丽。芍药花的右侧,是一株灯笼花,一串串垂下的灯笼花,像及了红色的灯笼。因为有了这些花,我的家是村里最美丽的家。那时村民能吃饱饭已不容易,没有谁有心思种这些花花草草。妈妈是要强的人,穷日子也要过出色彩来。
雨天,妈妈难得的不出去做农活,在屋里也不闲着,给全家人缝补衣服、鞋袜等。妈妈的针线活儿非常好,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一人要缝制全家爷爷、奶奶和我们兄妹五人的穿用。有很多夜晚,我们都睡着了,妈妈忙完地里的活,在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有时还要帮助邻居做棉衣、棉裤。
而今,我们离开家乡已几十年,纵然出走半生,每次回到家乡,心中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我知道,这里是我们的根,它是一种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存在——这里,长眠着我的先祖、我的爷爷奶奶、我的伯父伯母、和我亲爱的妈妈!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亲人安息的地方,只要它在,我心就在,我的根就深植于此,我们的一生就变得有意义。
春天是美丽的,美丽的春天里,有一个忧伤的节日,那就是清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自然的节气,更是一个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节日。也许,每一个节日都隐含着特殊情感的仪式,而清明的象征是乡愁和思念。每到清明,家乡的景像似一场微澜的心雨,一点一滴湿透我的心田。那些曾经走在我们前面的亲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温暖,将永存心间,正如风记住了花香。我们也会记住老家带给我们浓得化不开的血脉渊源。我们记住了老家,老家也会一直看着我们,它将陪伴我们一路前行,追逐生命的光亮。
妈,我回去了,明年再来,愿天堂里你安好!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照片来源网络
作者:永钧
祖父中等身材,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不胖也不瘦,微微有点驼背,微黑透红的脸庞,花白的头发,长长的白眉,一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形象,一看就觉得是一位值得信赖,值得尊敬的老者。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初冬,祖父的病情开始加重,不断地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一天早上,一直在祖父身边照顾他的姑姑说:“爸爸快不行了”。于是,我们全家都集中来到祖父床边,那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弥留之际,父亲趴在他耳边不停呼唤着他,他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应答。父亲含着泪告诉祖父:“你的儿子、媳妇、孙儿、孙女都来送你了,你一路走好”。就这样祖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模样很安祥,没有痛苦。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他临终前的这一幕,我都还记忆犹新。
听祖父讲我们家族这一支是明末清初从广东花县迁徙过来的,所以我们称呼祖父、祖母为阿公、阿婆。阿公出生于一个大家族,曾袓父是前清的举人,在外做官。阿公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家境富裕,在一个大家族里他是最小的儿子,在书香世家里成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庭训。他从小在私塾读书,饱读四书五经,学识功底从他的文章与毛笔字中可窥见一斑。
曾祖父对阿公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潜心读书,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由于历史的变革,晚清政府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当时的读书人想通过科举求得一官半职的美梦完全破灭。当时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阿公,备受打击,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彷徨迷茫之中,正值孙中山创建了“同盟会”,阿公就加入了同盟会,后转入国民党成为特别党员。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初年各地军阀混战割据,我们的大家族开始走向衰败。大家族分了家,阿公分得的财产较少,于是搬迁到乡镇居住。为了一家生计,阿公投笔从戎,投身于军队成为了一名书记官(部队里的文职官员),开始了数年的军旅生活。当时年青气盛的他还想干出一番事业,后来因亲眼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军官腐败克扣士兵军饷,欺压百姓等现象,加之军旅生活艰辛,他决心离开部队。不想由此还连累了家人,部队找不到阿公,就把阿婆抓去拷打。后来每每提起此事,阿婆就苦口婆心地提醒我父母说,今后我们子孙都不要从政或参与政治有关的职业。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阿公后来又不得不再次受聘担任了县长。从政多年,目睹民国政府搜刮民脂民膏,派款、抓壮丁,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做这样违背自己意愿的工作。加之薪酬也不断削减,于是他最终决定辞职。
读书一直是阿公的爱好和习惯,《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东周列国志》都是他喜欢读的书,偶尔他也看一些闲书如:《聊斋》《封神演义》等。虽然赋闲在家,但他因饱读诗书,又熟悉民国法律,他做起类似现在律师一样的工作,帮助别人写诉状打官司,从而取得一定报酬贴补家用,周围老百姓都亲切称呼他为“师爷”。解放后,作为一个普通老人,他拥护共产党,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看报纸,主动帮助居委会办起了黑板报。他把报纸上的要闻摘录下来,写在黑板上宣传出去。当地政府还特别邀请他参与了县志的编修工作。
我幼年刚记事的时候,祖母就离世了。从此以后,祖父便与我父母和弟妹们朝夕相伴。父亲在外谋生经常不在家,我和祖父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阿公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喜欢身着一件深色的长衫,穿一双圆口布鞋,生活很有规律,早上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抱着他喜爱的青铜水烟袋,青花瓷茶壶,去谭家茶铺喝早茶。午饭后睡一个小时午觉,下午看书或报纸。晩间他喜欢一人独酌,到古家酒店切点烧腊,要二两白酒自斟自饮。有时候我们弟兄姐妹也去他那儿蹭点吃的,听他讲故事和家族里的点点滴滴。阿公一直要我们记住家族排行辈字。在家谱中,我是家族有记录的第23代,排行“永”字。
阿公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为人厚道之人,经常教育家人要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曾听他讲起过在部队里从枪下救出一条年青生命的故事。在一次行军中,他看见一位连长要枪毙一个逃兵,他立即叫勤务兵制止了正举枪准备射击的连长,问明了这个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娃娃兵的真实情况。原来这孩子是被抓来的壮丁,家里很穷,只有一个老母亲,他立即就把这个年轻人放了。一提起这件事他就感慨不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了一件为子孙后代积阴德的事。
阿公对儿孙后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经常给我们讲述家族史,灌输一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我刚上小学就开始给我讲一些“三字经”里还听不太懂的励志故事,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窦义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李密挂角”等。再长大一点,可能是为了开发小孩子的智慧和好奇心与想象力,就讲“西游记”--孙悟空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没有翻出佛爷的手心,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故事;“封神演义”、“姜子牙打死琵琶精“和“一千零一夜”魔鬼被装进瓶子里等神话故事,可见对儿孙的教育真是用心良苦。
他对我们的学习和品德要求也十分严格。记得我小学二年级刚开学不久,因为贪玩我和两个同学逃学,将学校刚发的语文课本丢了。他告诉了我母亲,我也做好了挨揍的准备。当母亲举起板子要打我的时候,被阿公制止了,他说:“你打他他只知道皮肉痛,但没有触痛他的心,以后照样犯”。第二天阿公就找我同学借来了一本语文书,按照同样的大小和页数,用毛笔一页一页地抄写了整本书并用硬纸装订好。在交给我这本书之前,阿公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部队的时候,有一个参谋,马虎大意将一份文件弄丢了,差点把命丢掉。由于有上级说情,才给了个开除处分。阿公最后严肃地教育我,你这样从小不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马虎大意,如果长大了为公家办事要犯大错的。他说的这番话让我记住了一辈子。
诚信做人、遵守纪律,也是阿公教育我们的做人原则。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原本在家附近的完小上学,但听说邻居一小学不但好玩,还给学生发糖果。我自己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私自转学到邻居小学。只上了两天课,就被阿公发现了。他非常生气,到学校找到我,要我立即退学,并带我一起回到原来上学的完小,向校长、老师承认错误。回家后狠狠地训斥了我,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做人要有诚信,既然在完小报到上学了,就不能背信弃义,更不能不经学校批准私自离开学校”。经过这次教训,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有行为规范,要遵守纪律。阿公还经常教育我,读书就不能偷懒、贪玩,要下功夫。他常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当时我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我还是认识到了逃学,不好好读书是错误的。
这两件事让我印象很深,至今都没有忘记。我孙女在上初中一年级时,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写一篇自己的家族史。她给我打电话要我回答几个问题,其中就问到我小时候最难忘记的事情是什么?我在向她讲述家史的时候,就提到了以上两件事,她如实地写了一篇介绍自己家族的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一晃已是几十个春秋,我也早已成为祖父。如今又逢清明,想起祖父对我的教诲,让我受用终生,我也想把祖父这些有益的言传身教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算是留给后辈的一点精神财富吧。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米浩轩
(指导老师:邹然)
今天下午,我到后院去,看见小菜园里的西红柿苗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了,都结果了,其中有一些已经开始变红了。于是我赶紧走过去, 想仔细看看。
小菜园里有几棵西红柿。每一棵都长得很高,快跟我一样高了。每棵上有很多分枝,每一根枝上长出很多绿叶子。西红柿的叶子看起来挺漂亮的,叶片的形状很优美。仔细看的话,每片叶子其实都不一样。
西红柿的花是黄色的,小小的,一串串的很可爱。有的花刚刚开放,新鲜的花蕊露出来,引来小蜜蜂采蜜;有的还是花咕朵,鼓鼓的含苞待放;还有的只是绿色的小咕朵,过几天它才会开放。
我最喜欢看西红柿的果子,它们有的刚刚长出来,像一颗绿色的小豆子; 有的长大了一些,像青色的葡萄;还有的开始变红了,像小乒乓球似的。每当西红柿的果实变红,我都很开心,因为可以自己亲手采摘了。洗一洗,放在嘴里,好甜啊!
看着看着,我觉得我自己也变成了一棵西红柿苗。在肥沃的土壤里晒太阳,随着微风摇摆,跟小蜜蜂们打招呼。每天,妈妈都会来给我浇水。有时,还会给我施肥。我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好幸福啊!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