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C
Milwaukee
Sunday, January 12, 2025
博客 页面 28
--记2018年度美国速滑协会最佳教练王洪洋          前些天,一则有关王洪洋教练荣膺美国速滑滑冰协会(US Speedskating)2018年度最佳教练的消息从“速滑家长微信群” 里传来,这一振奋人心大好消息很快在周围的华人圈里迅速传播。大家竞相转发,顿时刷爆了各大朋友圈。来自家长、社区的贺信纷至沓来。大家都表示这个荣誉于王教练来说的确是实至名归。        去年暑假,我们孩子想学习滑冰,机缘巧合地从朋友那里获知, 我们密尔沃基(Milwaukee) 的PETITT 冰上训练中心刚好前不久邀请来了一位中国速滑教练。那时我们对于速滑运动并不了解,于是我和先生在冰场约见了王教练。         我们下午五点多到达冰场时,王教练尚未结束训练,教练太太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第一次见到王教练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他穿着颇具性格的T恤,顶着一头时尚发型,透着运动员特有的年轻和活力。他外表友善谦和,不太善言辞。但他给我们介绍冰上速滑运动,并解答我们的诸多问题时,则侃侃而谈,但是对于他自己昔日的辉煌成绩,只字未提。最后他还建议我们有空可以带孩子来看看他们训练。        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们才慢慢了解到,原来这位85后教练的履历竟然如此炫目。王洪洋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自7岁多开始练习滑冰,凭借着自己的天赋与刻苦努力,15岁时入选黑龙江省队。因其在全国冬季运动会及短道速滑锦标赛上夺得多项冠军的出色成绩,两年后被选入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作为当时中国速滑队男队的主力队员,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速滑赛事中都取得了一连串的优异成绩。获得过世界杯冠军、亚冬会第二名、世锦赛第三名、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冠军等等。          华丽转身 跨洋领衔         作为国家队的运动员,王洪洋已经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为中国队立下了一系列的赫赫战绩。但是为了积累知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他决定于2010年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在学业上也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王洪洋曾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冰场,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赛场,但是出于对冰上运动的无比热爱,他从未想过要离开他挚爱的速滑运动。他开始辗转于国内外多个俱乐部担任滑冰教练。由于王洪洋举世瞩目的速滑成绩以及他担任教练后的种种出色表现,2016年,美国两大国家奥林匹克速滑训练基地之一的密尔沃基PETTIT国家冰上训练中心的Academy for Speedskating Excellence(以下简称ASE)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前来密尔沃基担任ASE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为了更好地将速滑运动在国外推广,王洪洋接受了这一邀请,领衔ASE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从此开启了他在美国执教短道速滑运动的生涯。           倾心执教 亦师亦友         2016年入秋以后,王洪洋正式通过杰出人才引进,携太太一起落户密尔沃基。他带领的ASE的队员大多数属于青少年速滑运动员。队员们怀着对速滑运动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从全美各地聚集在密尔沃基PETTIT国家冰上训练中心接受王洪洋教练的指导。         在训练场上,他是一位话语不多、不苟言笑、要求严格的教练。他经常很早就来到冰场,亲自带领队员们一起热身。为了让队员们真正掌握速滑的各种技术与技巧,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演示。在没有冰时,他便带领队员们在场外进行陆地和体能训练。如若有队员在海外参赛,王教练更是通宵达旦地连线队员,帮队员们分析比赛形势与策略,进行场外指导。王教练深知队员们的不易,比赛与训练之余更是给予了这些队员们如兄如父般的关怀。闲暇时他与这群大孩子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一起疯玩,帮助他们减压。还经常请队员们到他家中去,给他们做饭加餐,跟他们谈心。要是有队员生病感冒,他就亲自下厨为他们炖上一锅鸡汤并负责送至宿舍。如果队员受伤脚崴了,他也通过多方打听好的治疗方法。他指导过的每一位队员都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赞不绝口,因此他早已被队员们公认为心目中最优秀的短道速滑教练。        王洪洋的心里除了速滑运动就是他的速滑运动员。据他太太讲,来美以后,一旦赛季开始,他几乎每周7天都在工作。即使在感恩节、圣诞节期间,也还担任着各大短道速滑训练营的教练。尽管王洪洋每天教练工作很辛苦,为了钟爱的速滑事业,他忙碌,并快乐着。           硕果累累  实至名归         所有的辛苦付出终有回报。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王洪洋教练就为美国培养出了数位短道速滑全国冠军,更因执教开创美国女性速滑运动的先驱,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短道速滑女运动员、奥运银、铜牌获得者凯瑟琳·鲁特尔(Katherine Reutter-Adamek)而声名鹊起。凯瑟琳·鲁特尔在过去两个赛季中的各项国际重大赛事上都保持一直继续领先优势,成为了美国国家队的核心领军人物,为美国女子国家队创造了佳绩。她评价王教练为“速滑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         近一年内,其他各位队员也表现出色,成绩斐然,各种捷报不断传来。2017年底,王洪洋带领的五位队员获得了奥运选拔赛资格。2018年初,他的两位年轻队员成功入选美国国家青年队阵容,随王洪洋教练远赴波兰征战世界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王洪洋被委任2018美国国家青年队教练,他率领的队伍在此次世界锦标赛中为美国夺得了1金2铜的辉煌成绩。2018-2019赛季伊始,王洪洋的另一位年轻队员也入选国家队世界杯阵容。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美国青少年速滑选拔赛中,王洪洋教练旗下的一男一女两名队员脱颖而出,入选美国国家青年队,将于明年代表美国出征短道速滑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其中Albert Zhong 将成为首位代表美国参赛的华裔代表。如此硕果累累,大家都有目共睹。2018年12月,王洪洋被美国速滑滑冰协会评为2018年度最佳教练,实至名归!            心怀梦想  情系家国         在王洪洋的心中,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怎样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于是他在本职工作之余,将所有的精力投放在了积极促进短道速滑项目和回报社区上面。王洪洋希望以速滑项目历史悠久的中西部为根基,打造第一支属于华人社区的青少年短道速滑队并将其纳入他所执教的美国ASE 梯队系统,使其成为ASE青少年预备队(Pre-ASE) 的核心力量。          经过王洪洋的精心筹备,今年夏天全美第一支华人社区的青少年短道速滑队CCST (Chinese Community Speedskating Team ) 及其所属的美国ASE青少年预备队(Pre-ASE)...
刘禹彤 (中文老师:冯黔华) 我今年八岁了,说起我成长路上令我难忘的事可要有一箩筐!像我的第一次生日、第一次钢琴比赛、第一次背上书包上小学等等。可是如果您要问我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最难忘的事情是我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游泳比赛。” 我六岁的时候,进入了游泳队,这也意味着我得参加游泳比赛。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游泳比赛的时候是一天下午,我游了自由泳、仰泳、和接力比赛。游泳比赛之前,我进行了热身活动。热身结束以后,我就开始很紧张,我的朋友们安慰我说不要紧张。过一会儿,我的游泳教练叫我的名字,说我马上要游了! 我深深地吸一口气,爬上跳水板。“预备─跳!”我开始游自由泳了!我把我教练告诉我的点子记住下来,赶紧游到岸边。我是第四名,虽然有点失望,但是我告诉自己下次继续努力!过一会儿,教练叫我去游仰泳。这次我得要扶着墙,然后从墙上跳走。这次我又冲到岸边,拿到第三名! 最后,我跟另外三个人游接力比赛。我们游自由泳,我第一个游,等我冲到对岸的墙边,另外一个人跳进水里继续游。游完泳后,我继续看剩下的比赛,等比赛完了以后我就去洗澡和换衣服。 爸爸妈妈每次都在赛前告诉我:“我们不在乎你在游泳比赛中是不是拿到第一名,我们只要求你努力发挥自己的水平,不断突破自己”。 在以后一次次的比赛中我都将爸爸妈妈的话记在心里,也一次次地看到自己成绩的提高!游泳比赛不仅仅教会我如何取得好成绩,更教会我不要放弃,努力做到最好! 老师点评: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层次准确清楚。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用流畅的语言对细节的刻画,把小作者第一次游泳比赛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在游泳训练和比赛中一次次克服困难,成绩逐渐提高的经历中,悟出了贵在坚持的人生道理。 编辑的话:刘禹彤同学,今年8岁,是密城现代中文学校四年级的学生,这篇作文获得《侨报》主办的第七届青少年儿童中文写作大赛儿童组第三名。 今年《侨报》主办了第七届青少年儿童中文写作大赛,共有来自芝加哥、密尔沃基和科罗拉多等地区的7所中文学校的50余位同学参加了芝加哥赛区的赛事。其中密城现代中文学校10位同学脱颖而出,入围复赛,今年的作文复赛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命题,不限字数,学生用电脑输入或手写方式当堂完成。 图片来源:网络
梅桢榛  (中文老师:孙宝红) 2013年7月7号,我弟弟在美国出生了,那大概是我最难忘的事了吧。 我记得那时候我才5岁,我爸爸在医院陪着我妈妈,我在我奶奶家。那天我哭着喊着,要见妈妈。 我奶奶也拿我没办法。 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子,所以一直特别想要一个妹妹,我可以宠着她,爱着她,给她读故事,陪她睡觉,买可爱的芭比娃娃给她。这时我爸爸打来电话,正当我很期待的问我奶奶 “我是不是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了?” 其实我心里也有点害怕,害怕她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突然,奶奶笑了笑说 ”桢榛,你有一个弟弟啦!”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的心情……“奶奶,别逗我了,这不好笑。”我当时很想哭出来,但又哭不出来。 “我没逗你,有个弟弟不是挺好的吗?”可是,我想要的是妹妹呀! “我不相信!” 我知道,我不相信也没用,事实就是事实…… 可我还是不想接受事实,于是我抢走了我奶奶的手机。 “喂?” 我小声问道,“爸爸,真的是个弟弟吗?”“对呀!你要做姐姐了!”爸爸好像很高兴。“我不信!妈妈呢?妈妈呢?”我终于忍不住了,我已经看不清了,我的眼睛现在除了眼泪什么也没有。我当时也不知道我是高兴还是难过。我听到另一边传来了一个声音: “女儿…”“妈妈!真的是个男孩吗?”“是的,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我当时已经说不出话了……“可是你说是个小女孩的!” 那时候我的脸早已泪流满面。 “小弟弟也很可爱呀,你看一下就会喜欢了。” “那好吧……” 大伯带我来到了医院妈妈的房间, 我看到弟弟在睡觉。其实…弟弟也挺可爱的嘛! 我心里感觉好多了。怕吵醒了弟弟,我小声地问: “妈妈,弟弟叫什么名字?” “他叫Eric 。” “Eric?他不是中国人吗?”“ 因为他在美国出生,所以需要一个英文名字,等你长大就懂了。”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讨厌弟弟?后来感觉弟弟也挺好的,胖胖的,特别可爱….. 之后弟弟学会了说话,走路… 2018年7月7日,他5岁了,可以上学了,我感觉现在他倒不像是我弟弟, 老是跟我对着干。就这样,弟弟慢慢长大,我接受了这可爱的弟弟,调皮的弟弟….. 老师指点:本文是命题作文,在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里,桢榛同学细致入微生动具体地叙述了自己生命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弟弟的到来。小作者通过大量的语言对话把弟弟出生时自己想要一个小妹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给了读者。文章把从希望能有个小妹妺到后来接受了弟弟的心理变化过程娓娓道来,叙事井然有序。文章中既有弟弟又有奶奶、爸爸、妈妈和大伯,人物丰富,条理清唽。整篇文章自然流畅,情感真挚,细腻真实。如此好文实属难得。感谢大赛评委慧眼识珠,预祝桢榛同学取得更优异成绩! 编辑的话:梅桢榛, 今年10岁,是密城中文学校八年级学生。这篇文章是她在《侨报》举办的第七届青少年儿童作文比赛芝加哥赛区复赛中儿童组一等奖获奖作品。 今年《侨报》主办了第七届青少年儿童中文写作大赛,共有来自芝加哥、密尔沃基和科罗拉多等地区的7所中文学校的50余位同学参加了芝加哥赛区的赛事。其中密城现代中文学校10位同学脱颖而出,入围复赛,今年的作文复赛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命题,不限字数,学生用电脑输入或手写方式当堂完成。 图片来源:网络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华裔代沟交织中的亲子沟通   2018年12月8日下午3点 “中国父母、美国孩子 – 青少年心理及情绪健康”亲子教育论坛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研究园(5602Research Park, Madison)举行。本次论坛由麦城华人协会 (MACCO) 领衔,联合全美华人联合会(UCA)Wisconsin分会、 密城华人社区中心(MCCC)以及UCA Illinois Chapter共同举办。 报告大厅座无虚席,聆听讲座的大部分来自麦城本地居民。还有个别同胞专门从芝加哥和Oshkosh等周边城市驱车前来,早早地到了现场参加这一活动。他们的执着,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次讲座意义非凡。  这场有声有色、生动热烈的讲座是由四位经历各异、专业不同, 却对华裔移民家庭子女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成长都有独特见解的人士主讲, 以及被讲座触动心旋的热情听众积极互动,共同参与下演绎完成的一场精彩讲座。 本论坛由主办方麦城华人协会会长、UCA Wisconsin Chapter President李晶博士主持。李晶博士在论坛开始就呼吁大家关注和关心我们下一代的心理及情绪健康。她说,我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我们是在中国出生,并在中国接受教育的第一代移民父母。我们培养的是美国出生,并在美国接受教育的第二代孩子。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快乐。什么是快乐?孩子的一生如何让他们掌握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比较清楚孩子身体上的需求,那么孩子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我们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价值感、有目标、有激情、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有坚毅性(Grit)(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性格),而且一生都能让自已快乐? 本论坛邀请的四位嘉宾主讲人分别是: 李佳信慈善基金(Calvin J. Li Memorial Foundation) 创办人、移民家庭子女教育专家李秋波博士 (Paul Li)、 来自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diana)从事心理研究和大学生临床心里咨询的谢维扬博士、 来自密城 (Milwaukee, WI)从事成年人心理和情绪健康治疗及社区康复服务的钟广昌博士 (Roger Zhong)、 以及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二代, 目前是麦城老兵医院心理医生的Dr. 黄海蒂(Heidi  Huang)。 精彩演讲     醍醐灌顶 演讲嘉宾李秋博士:打破文化差异和代沟的双重困扰 从马里兰州远道而来的李秋波博士首先做了题为“如何打破文化差异和代沟的双重困扰”的演讲。他从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的角度反思父母和孩子关系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三年前, 他18岁的儿子因车祸去世, 当他从中国匆匆赶回来,握着孩子冰凉的手时,他深刻地意识到,他和儿子一起最美好的时光是他们一起看橄榄球赛和有关球赛的交流。他总结了孩子健康成长的三个需求: 身体需求、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并着重阐述了情感需求的三要素,1)安全感, 2) 身份认同感, 3) 自身价值感。 李博士认为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心理安全。而心理安全的基础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他建议父母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成长,避免体罚;夫妻关系和谐、 或者离异后对原配偶的真正宽恕是为孩子提供安全家庭环境的基本要素。 在谈到身份认同感时,李博士 让华裔父母震耳发馈的观点是,要认识到孩子首先是美国人,其次才是华人的种族身份,弱化孩子内在的种族自卑感, 如长相不好, 体育不好 等,树立积极的亚裔文化价值观,正确对待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偏见, 比如男孩不男性,女孩不性感等。 李博士特别强调了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身价值观阶段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孩子 自身价值的树立不在于他们取得的成就,而在于他们是否感觉到来自于他人,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的爱。自身价值的来源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Notwhat they do, but...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华裔代沟交织中的亲子沟通 2018年12月8日下午3点 “中国父母、美国孩子 – 青少年心理及情绪健康”亲子教育论坛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研究园(5602Research Park, Madison)举行。本次论坛由麦城华人协会 (MACCO)领衔,联合全美华人联合会(UCA)Wisconsin分会、 密城华人社区中心(MCCC)以及UCA Illinois Chapter共同举办。 精彩演讲 醍醐灌顶 演讲嘉宾钟广昌博士:美国心理及情绪健康服务系统概况  钟广昌博士来自我们的近邻密尔瓦基市 (Milwaukee)。作为专门为成年和老年人提供心理及情绪健康规划和治疗康复的非营利组织Project Acces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他首先介绍了美国各级政府, 从联邦到威斯康星州政府再到各级县政府, 在心理及情绪健康服务方面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告诉我们真正的执行机构是在县政府一级。他还介绍了私人机构以及民间组织提供的为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 比如学校、 大学、教会和社区的相关服务机构。对于一些有心理咨询或者诊疗需要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听众,钟博士提供了各种资源: 免费寻求帮助的联系信息,如拨打United Way 211或者Warmline 414-777-4729。对于婴幼儿的心理情绪问题, Birth to Three项目可以提供帮助。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情绪问题, 可以在DHHS (Depar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网站上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 https://www.hhs.gov/ash/oah/adolescent-development/mental-health/how-adults-can-support-adolescent-mental-health/resources/index.html预防自杀和帮助自杀善后处理的有关部门:  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1–800–273-TALK (8255) An online chat option is available at http://www.suicidepreventionlifeline.org/GetHelp/LifelineChat.aspx Crisis Text Line: http://www.crisistextline.org/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TeenSuicide --Teen Section: http://www.sptsusa.org/teens/ Your Life Your...
--万圣节随想                                                                                                                细语         ...
Emily Wang In honor of the Thanksgiving and homecoming season, we at the Youth Leadership Academy(YLA)of the Milwaukee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MCCC) and Milwaukee Chinese Times(MCT) conducted a small survey of Milwaukee area high school graduates and their paths into adulthood. From this, we are hoping to create a platform for future graduates to look back at and realize that there...
Julianne Sun Football games are physically horrible across all teams and divisions. That’s the truth at least from my perspective. I’ve been to many a game; not by choice, but because I’m a member of my school’s marching band. I have sweatshirts and sweaters in my closet that I’ve put aside for football games and I can play almost every...
刘禹彤     大家好!我就是天宫里的“诗仙”李白。白面长须、长袍飘飘就是我的模样。这一天,我正在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天宫里好不热闹,各路神仙云集。我吃着仙桃,喝着美酒,不亦乐乎,过会儿,迷迷糊糊地飞了起来……     我飞啊飞啊,飞到了一个奇怪的新世界。我低下头一看,这与我之前生活的大唐和现在生活的天宫远不一样!看啊,马路上行驶着的竟然不是马车,而是有四个轮子的小家伙!再看那远远的稻田旁,有一条白白的长龙在地上飞舞。可是这条长龙没有腿,更没有尾巴,里面还装满了人!     我接着飞啊飞,飞到了一个开满荷花的池塘上。池塘旁边有一尊白色的雕像。只见这雕像左手摸着胡须,右手举着酒杯,一副怡然自乐的模样。雕像的底下还站着一个穿着蓝白裙子的小女孩,正对着这雕像说着悄悄话呢:“亲爱的李太白,我叫刘禹彤。 如果您能和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我可就太幸福了!我写了一首诗想请您改一下。诗的名字是《雪化春来早》:冰融鸟啼叫,花儿上地草。树儿长新芽,儿唱天说好。” 听完,我心情大好,诗兴大发,飞落到小女孩面前:“你的诗很不错。若是将‘花儿’改成‘百花’,岂不更好?” 小女孩咯咯地笑红了脸,问道:“您就是李白吧?”我捋着长须,仰天大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人称诗仙李白是也!”小女孩笑得像花儿一样美:“谢谢您帮我改诗。我会继续加油的,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诗人!”我手捋长须,郑重地点了点头,说:“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说完,我便飘然飞去,只留下爽朗的笑声在天地间回响。     这时,这个小女孩也咯咯地笑醒,原来,这是一场梦,让她高兴并铭记一辈子的梦。而这个小女孩,就是我哦!怀揣着神奇又甜蜜的美梦,我快乐地成长,在笔尖写下快乐的诗行。 图片来源:俞洁/网络 指导老师:田佳慧 编辑 《密城时报》青少年版 Emily Wang [email protected] 小作者简介:刘禹彤,今年8岁 。她现就读于Oriole Lane Elementary School,也是密城中文学校4c班的学生。自幼热爱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尤爱唐诗,并将李白视为自己的偶像。刘禹彤自6岁开始尝试作各类文体中文诗,这篇参赛"侨报第七届美国少年儿童中文大赛"作文《假如我是李白》缘于她2017年7月(7岁)时游览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境内太白古迹(包括太白墓,太白楼等)当夜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梦境。而文章中所描述的《雪花春来早》一诗为刘禹彤于2017年2月(6岁)时创作的诗词。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