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三届毕业生的数学探索之旅 (十三)
胡天佑
谨以此文献给佛山一中所有老师,你们凭渊博的学识,用辛勤的劳动锤炼出我们扎实的文化基础、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美国匹兹堡大学求学
在匹兹堡国际机场下机后,我很快见到前来接机的黄晓林。他告诉我刘家成教授正在外面等,我俩拖着行李匆匆出闸,快速坐进刘教授的车。打过招呼后,我坐后排,黄晓林坐前面。天黑,一路上下坡和拐弯很多,刘教授集中精神开车,偶尔与黄晓林交谈,用的是粤语,间或我也插上一两句。到住地了,刘教授叮嘱了我几句后,就开车回家。
住地在一栋三层的旧砖楼,位于一条很短的小街,街两旁每边约有20棟紧挨着相类似的旧砖楼。街名很好听:未来是福。三层楼每层有两个睡房另加一厨房共用,厨房同时当客厅,每个睡房月租100美元左右。我暂在二楼黄晓林房里打地铺。他告诉我一个月后三楼一位访问学者到期回国,我就接手住他的房。黄晓林房隔壁是一位从安徽智能研究所来的访问学者黄立本,是我佛山一中学长,世事有时也真巧。他对留学生和蔼可亲,对我特别热情关心。
从未来是福街步行到匹兹堡大学大概十分钟,步行到最近的大超市约七分钟,街道周围属低收入区,房租比较便宜,因此很多留学生或访问学者都在附近的街道住。为省时间,大家一般每天自己煮一顿饭,留饭隔天中午带到学校,微波炉热一热当作午餐,早餐是牛奶冲烤干的麦片。我来了即与黄晓林合伙,我烧菜煮饭,他洗碗。
匹兹堡大学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城郊的奥克兰社区,学校建于1787年,是美国最早的十所大学之一,现有两万多本科生和七千多研究生。插入几句:美国人口约为中国人口四分之一,但四年制大学有两千五百所、两年制大专约一千六百所,百年以上老校比比皆是。多年来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支撑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及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他的强大和富有并不是光靠“掠夺剥削发战争财”就能轻易解释。反观我们中国,百年以上老校屈指可数,文革十年又对教育践踏推残。所幸近三十年痛定思痛拨乱反正,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教育蓬勃发展迎头赶上。当然,与一哥相比距离还相当遥远。在综合学术名气上,匹大当然无法比肩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名校,但在全球众多有名大学中它也能跻身于前百分之五。学校各种教学科研生活活动大楼连绵错落占据两条主要大街的一大片,这也是美国很多大学的一个特色: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其中最有名的建筑当属Cathedral Of Learning,一栋42层163米高的教学和行政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麻石砌成,内外均呈教堂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该大楼在一楼和三楼有分别以三十个国家命名的教室,其中有专为纪念孔子有教无类平等教育思想的中国教室,教室风格充满北京故宫建筑元素并悬挂孔子肖像,图案有飞龙、舞凤、阴阳八卦等,教室入口朱門的麻石頂梁刻有“德实心虚“几个大字,上课时师生围坐一圆桌由老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未完待续)
来源:胡天佑回忆录
照片提供:胡教授太太 宝琴
威州四月芳菲现:中文之花绽放!
--第二十二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
四月的威州微风和煦,万物复苏,春花初现。UW-Milwaukee的Bolton Hall于4月12日迎来了由威斯康星州中文协会(WACLT)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州多个学区的一百多名学生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每年一度的中文演讲比赛既是一场威州中文学习者之间的华山论剑,也是中国文化爱好者与传播者的一次交流盛会。在这里不仅可以聆听精彩的中文演讲,更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文艺表演。这一赛事为大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成为威州中文学习者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并见证这场盛大赛事,今年更是盛况空前。
在上午九时的开幕式上,WACLT会长Daisy Liu热情致辞,欢迎大家的到来。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起,Sheboygan南、北两所高中的学生分别用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热场。随后又轮番上台为观众带来兼具古风和现代的精彩舞蹈,让人大饱眼福。LEAP Cultural Community的小朋友身着汉服,为大家朗诵了国学经典。小朋友Stephanie Lee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响彻礼堂。
本次比赛还得到了中国驻芝加哥领事馆的高度重视,三位领事代表隆重出席,杨领事在开幕式上致辞,预祝赛事圆满成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开幕式节目精彩纷呈,令人感觉意犹未尽。在会长宣布了此次比赛的程序与诸多事项后,所有参赛者与亲友团跟随评委老师一起徐徐走进各自的比赛教室。协会根据学生年龄和中文是否为继承语,设立了多个组别进行评比。一场激烈的比赛在五个教室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在这次比赛中,低龄组的小朋友或背诵诗词,或讲述家庭故事。他们声情并茂,故事情节生动,肢体动作丰富,出色的表现让评委老师赞叹未来可期。初、高中以及大学组的选手自行撰写的演讲稿内容广泛。有的讲述旅行见闻、萌宠故事、暑期打工、有的谈及学习中文的感受,以及透过日常看待人生哲理等深刻的主题,给评委老师印象深刻。参加中文演讲比赛的学生都颇具实力,使得比赛异常激烈,难分伯仲。评委老师从演讲内容、流利程度、发音标准以及现场表现等多方面综合打分,经过认真的评选,根据总分高低,从每个组别中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下午一点,颁奖典礼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准时开始。协会首先向五位老师颁发了“年度优秀中文教师”奖状,表彰她们在中文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此殊荣的老师分别是高景丽老师、尹迪老师、孙明渝老师、吴蕊老师和刘勋老师。随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本次演讲比赛颁奖环节。参赛学生根据组别轮流上台,由评委老师点名并颁发奖状与奖牌,一等奖还有大奖杯,非常隆重,给予了所有参赛学生极大的鼓励!
由薛凯老师带领的Sheboygan学区中文学习爱好者众多,此次共有40多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再次成为这次比赛的最大团体。他们中不少既是志愿者,表演者,也是参赛者。大多数同学在非继承语组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优秀成绩。密城现代中文学校每年都大力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威州中文演讲比赛,这次共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其中不乏兄弟姐妹同时参赛的家庭,大部分学生在所在组别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蟋蟀学堂今年共有六名学生参赛,其中两名分别斩获各自年龄组的第一名,成绩喜人。
一场盛大的赛事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拉下帷幕。协会特别感谢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热情参与和关注,他们的支持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此外,这次比赛还获得了UW-Milwaukee, UW-Madison, 威州华商会、密城时报、L.E.A.P、美国华人科工专、威州东北华人协会等多家机构的赞助。还有科工专、《密城时报》志愿者现场参与义卖筹款支持比赛。
在协会理事会与大家齐心协力的精心准备下本次比赛获得圆满成功!协会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促进威斯康星州各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让中文之花尽情绽放,期待未来的比赛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努力将这一活动办得越来越好,明年更上一层楼,同时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中文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感谢威斯康星州中文教师协会提供照片(摄影师:何振卿)!
《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编辑
威州四月芳菲现:中文之花绽放!
--第二十二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
四月的威州微风和煦,万物复苏,春花初现。UW-Milwaukee的Bolton Hall于4月12日迎来了由威斯康星州中文协会(WACLT)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州多个学区的一百多名学生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每年一度的中文演讲比赛既是一场威州中文学习者之间的华山论剑,也是中国文化爱好者与传播者的一次交流盛会。在这里不仅可以聆听精彩的中文演讲,更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文艺表演。这一赛事为大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成为威州中文学习者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并见证这场盛大赛事,今年更是盛况空前。
在上午九时的开幕式上,WACLT会长Daisy Liu热情致辞,欢迎大家的到来。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起,Sheboygan南、北两所高中的学生分别用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热场。随后又轮番上台为观众带来兼具古风和现代的精彩舞蹈,让人大饱眼福。LEAP Cultural Community的小朋友身着汉服,为大家朗诵了国学经典。小朋友Stephanie Lee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响彻礼堂。
本次比赛还得到了中国驻芝加哥领事馆的高度重视,三位领事代表隆重出席,杨领事在开幕式上致辞,预祝赛事圆满成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开幕式节目精彩纷呈,令人感觉意犹未尽。在会长宣布了此次比赛的程序与诸多事项后,所有参赛者与亲友团跟随评委老师一起徐徐走进各自的比赛教室。协会根据学生年龄和中文是否为继承语,设立了多个组别进行评比。一场激烈的比赛在五个教室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在这次比赛中,低龄组的小朋友或背诵诗词,或讲述家庭故事。他们声情并茂,故事情节生动,肢体动作丰富,出色的表现让评委老师赞叹未来可期。初、高中以及大学组的选手自行撰写的演讲稿内容广泛。有的讲述旅行见闻、萌宠故事、暑期打工、有的谈及学习中文的感受,以及透过日常看待人生哲理等深刻的主题,给评委老师印象深刻。参加中文演讲比赛的学生都颇具实力,使得比赛异常激烈,难分伯仲。评委老师从演讲内容、流利程度、发音标准以及现场表现等多方面综合打分,经过认真的评选,根据总分高低,从每个组别中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下午一点,颁奖典礼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准时开始。协会首先向五位老师颁发了“年度优秀中文教师”奖状,表彰她们在中文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此殊荣的老师分别是高景丽老师、尹迪老师、孙明渝老师、吴蕊老师和刘勋老师。随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本次演讲比赛颁奖环节。参赛学生根据组别轮流上台,由评委老师点名并颁发奖状与奖牌,一等奖还有大奖杯,非常隆重,给予了所有参赛学生极大的鼓励!
由薛凯老师带领的Sheboygan学区中文学习爱好者众多,此次共有40多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再次成为这次比赛的最大团体。他们中不少既是志愿者,表演者,也是参赛者。大多数同学在非继承语组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优秀成绩。密城现代中文学校每年都大力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威州中文演讲比赛,这次共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其中不乏兄弟姐妹同时参赛的家庭,大部分学生在所在组别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蟋蟀学堂今年共有六名学生参赛,其中两名分别斩获各自年龄组的第一名,成绩喜人。
一场盛大的赛事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拉下帷幕。协会特别感谢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热情参与和关注,他们的支持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此外,这次比赛还获得了UW-Milwaukee, UW-Madison, 威州华商会、密城时报、L.E.A.P、美国华人科工专、威州东北华人协会等多家机构的赞助。还有科工专、《密城时报》志愿者现场参与义卖筹款支持比赛。
在协会理事会与大家齐心协力的精心准备下本次比赛获得圆满成功!协会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促进威斯康星州各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让中文之花尽情绽放,期待未来的比赛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努力将这一活动办得越来越好,明年更上一层楼,同时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中文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感谢威斯康星州中文教师协会提供照片(摄影师:何振卿)!
《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编辑
平凡的人生 感人的故事
王晓荷
我们公司每年都有一个年会,工作在第一线的员工从全国各地齐聚密城,庆祝过去的一年并展望未来。与往年一样,今年年会在七月下旬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从外地请来的主讲人讲演以往安排在第一天,现在改为第二天,而公司雇员代表讲话则移到与开幕式同一天。部门领导只邀请我们参加第一天的开幕式。我心里觉得有点遗憾,以为错过了重要讲话,似乎是个重大损失。可是当我听完几个"平凡人"的讲话,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
故事一:生活规律严谨 工作生活双赢
第一位是来自亚特兰大地区的一位非洲裔演讲嘉宾。他是当地保险销售机构的管理合伙人(Management Partner)。 他向观众展示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早上4:30起床、洗澡、吃早餐、6点半送孩子上学、五点接孩子、6点吃晚餐、接下来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最后一件事是锻炼、9点45分睡觉,每天如此。真是工作与生活两不误,分分秒秒都用上。本杰明 富兰克林曾说过“早睡早起,会使一个人更加健康、富有和聪明。“ 他是一个真正的实践者。非常佩服他的自律和严谨的生活方式。
故事二:坚强的母亲 卓越的员工
第二位是一位三十出头的漂亮女士。二十五岁时,她就已经做出了傲人的成绩,超越同事一万多人而登上领奖台,成为销售二十强。她后来结婚并生了孩子。不幸的是,她的儿子先天有病,医生说现有医术只能让这个孩子在这个世界存活最多五年。可以想像,每天面对都可能失去心爱的儿子,作为母亲的她,心情是多么沉重、多么难过。可是她就这么坚强地走上舞台,分享她成功的故事以鼓励年轻人。愿神保守她的儿子,让他健康起来!
故事三:热爱众人 保持个性
最后一位是最让我感动的故事。一位39岁的男士,家住南加州。从一个没有经验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今天出色的管理合伙人,带领一个强大的销量团队。他说刚出道时,他认为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应该身着深色西服、白衬衫,打上贵重的领带,皮鞋擦得净亮。可是他天性是个非常随意的人,年轻时还特别喜欢喝酒,时常喝到一醉方休,象个酒鬼。每当穿着这样的西装和皮鞋,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一次他向一位女医生推销人寿保险时,他发现女医生的心情非常不好。于是他说,假如你今天心情不好,我们就不谈业务了,我找时间下次拜访再谈。他这么轻轻一说,这个女医生却哭了起来。女医生告诉他,她正在帮助她弟弟戎掉吸毒,可是弟弟就是屡教不改,她觉得自己很无能,因此非常自责,伤心和痛苦。
犹豫再三,这位年轻的推销员勇敢地分享了他自己的戎酒经验。他说我有两个深爱我的姐妺和父母,他们竭尽全力也没有改变我。其实一个人要改变必须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了的。女医生和她先生听了这话,茅塞顿开。医生告诉这位年轻推销员”你挽救了我们,也改变了我的一生,请你保持你的本色,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推销员。” 从那以后,这位年轻人再也不为深色西装白衬衫犯愁了,他穿上了适合自己个性的比较随便的格子西服。在讲台上,这位经理告诉年轻人,不要只为自己的利益,要为别人着想,要善于与人沟通,热爱众人,不要随波逐流,敢于保留自己本质(Connect with people;love people; be your own)。讲着讲着,他突然说我的生命只有一年,因为我已是癌症晚期,我有四个孩子和美丽的妻子。听到这里,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了一下身边的同事,以便确认我没听错。顿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他在这个灯光照射的大舞台上,没有表现出一点点悲伤、埋怨和丧气。正相反,他有的只是充满活力、激励年轻人的肺腑之言。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的死会在我心中重于泰山。愿上帝能医治他的恶疾,恢复他的身体,毕竟他的团队,尤其是四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轻太太需要他。
故事讲完了。我只能重复他们的故事,却无法传递他们的精神,希望各位从故事中有所领悟。愿我们毎天生活快乐,学会知足和感恩。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编辑《密城时报》生活百科版 )
MAKE IT MODERN
LATEST REVIEWS
成长的脚印
作者:李野芃(指导老师:杨芳)
33.45秒!电子计时器定格在这一刻,从泳池破浪而出的我知道这次比赛我终于达到了州级赛比赛资格标准。我急忙发短信告诉妈妈,我终于实现了梦想。穿过鼎沸的人群,开心地回到休息区。望着已经恢复平静的水面,我突然想到,天哪,这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易啊!
我从小就喜欢玩水,也渴望学会游泳。但是我八岁才开始学游泳,因为我很调皮,爸爸妈妈怕把我扔进游泳池不安全。刚学游泳的时候,我游得很慢,动作极其不标准,也不能认真听教练指导,经常被教练批评,差点被踢出游泳队。但是,因为我太喜欢游泳了,从来没想过放弃,并且坚持参加每一次训练,无论刮风下雪,从不缺席。
可是几个月后,我进步还是不大。看到别人游得那么好,获得了参加州级赛或国家级赛的参赛资格了,我非常羡慕!一直期待有一天我也能达到州级赛的成绩标准。但是,爸爸说我白日做梦。他总是说我游泳的时候就像一个独臂老人,只有一只手能划出水面,整个游泳池就我游得最差。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游泳比赛,转身的时候撞到了头,疼的火冒金星,得了最后一名。不过,我并没有泄气,屡败屡战。
十岁的时候,我换了一个新的游泳队-Schroeder。那里除了有专业的游泳池,教练还有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训练量也更大。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水平还是徘徊不前。我在Schroeder感觉很失落,因为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无法融入队伍,别人根本不理我。队里游泳高手很多,每次玩游戏,我总是最后一个被选上,因为他们都担心我会拖后腿。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但是丑小鸭也可以有成为天鹅的梦想。所以,无论什么挫折都无法改变我对游泳的爱好,我一如既往地参加训练和比赛。尽管每次比赛,我总是被分到最后一组,游泳成绩也一直离州级赛的标准很远,那个希望拿奖牌的我一直都是口袋空空地回家。别人的父母都是抬着头去成绩榜上看他们孩子的成绩,而妈妈每次只能习惯性的低着头去最后几行寻找我的名字。
2020年初,新冠病毒的肆虐使得游泳队被迫关门。这对于急切盼望提升成绩的我,无异于雪上加霜。那个时候,因为三个月没有游泳,我不仅成绩退步了,而且体重也增加了十二磅。后来,通过教练和家长们的努力,游泳队得以重新开放。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训练,认真听取教练的指导,争取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规范。我也会仔细观察高手是怎么游的,分析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并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动作中去。妈妈常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我从初级组里最差的变成了最好的那一个。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想成为我的朋友,玩游戏时,我成了可以挑选别人的领队,再也不用等着被别人来选。我继续努力,很快就升到了中级组。不到两个月,又升到了高级组。在这个组里, 我们的训练强度更大了,每周五次训练,每个周末都有比赛,竞争性也更强。我的游泳技术突飞猛进,比赛的时候也可以分到第一组,妈妈看成绩榜的时候再也不用低着头去寻找我的名字了。今天,我五十米仰泳终于达到州晋级赛的成绩标准了。
可能这个成绩对我们队的高手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我来讲,意义不一样。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从一个差点被踢出游泳队的小麻烦制造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游泳运动员。我没有什么运动天赋,踢足球连替补都轮不上,打篮球也没人传球给我,跑步跑十秒就喘不过气,….. 我也没什么闪光点,更不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从小就给爸爸妈妈制造很多麻烦,校长办公室也成了我的第二教室。但是,我心里一直希望可以让爸爸妈妈开心,能让他们为我感到骄傲。所以,我会继续游得更快,下一个目标是达到国家级赛的成绩标准。我知道人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就像是坐过山车,会有很多起起伏伏。但是,坚持梦想,就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荣获“全球华裔青少年作文大赛”小学组二等奖)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版编辑部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诗情画意》–密城作家的爱意
...
密城华人社区青少年领袖团队及义工服务龙舟节纪实
密城青年领袖团队(YLA, Youth leadership academy)是华人社区中心的核心组织之一,主要成员来自华人社区中学学生家庭。历届龙舟节的绝大部分义工都来自YLA, 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龙舟节越办越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听说江西艺术团要在春节期间来演出,我脑海中迅速搜索有关江西的记忆。
最早的记忆是红色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赣水那边红一角…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岗山……”
后来的记忆因景德镇的薄如纸,声如磬,温如玉,明如镜的青花瓷变成了蓝白色。
再后来偶然读到《滕王阁序》之后,心中对古色古香的江西顿时生起无限的敬意和神往…...
夏天
夏天是一个让人想睡觉的季节,爱睡觉自然爱做梦,所以许多美好都与夏季有关。天热,回忆也热,仲夏夜之梦,关于完美,关于激情,关于更好的人生。如果忽略高温的恐怖,阳光始终是个美好的东西。暖阳温馨的夏天,找棵大树乘凉,一本好书,一杯清茶,还有什么场景比这让人更温暖的呢?于是,就在夏日的时光,我写下了。。。
王朝辉获得密城华人社区2017年个人杰出贡献奖
王朝辉在密城华人社区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 志愿者, 更是社区活动的领导者。早在2000年,朝辉就是中文学校 校委会成员。2002-2003年其间, 她组织领导了密城首届GALA春节联欢会。在2007年, 朝辉做为艺术总监, 筹划和组织了首届Domes庆祝中国新年活动的文艺演出。此后又在社区新成立的歌舞团团长曾红女士领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麦城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纪实系列(之二)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华裔代沟交织中的亲子沟通
2018年12月8日下午3点 “中国父母、美国孩子 – 青少年心理及情绪健康”亲子教育论坛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研究园(5602Research Park, Madison)举行。本次论坛由麦城华人协会 (MACCO)领衔,联合全美华人联合会(UCA)Wisconsin分会、 密城华人社区中心(MCCC)以及UCA Illinois Chapter共同举办。
精彩演讲 醍醐灌顶
演讲嘉宾钟广昌博士:美国心理及情绪健康服务系统概况
钟广昌博士来自我们的近邻密尔瓦基市 (Milwaukee)。作为专门为成年和老年人提供心理及情绪健康规划和治疗康复的非营利组织Project Acces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他首先介绍了美国各级政府, 从联邦到威斯康星州政府再到各级县政府, 在心理及情绪健康服务方面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告诉我们真正的执行机构是在县政府一级。他还介绍了私人机构以及民间组织提供的为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 比如学校、 大学、教会和社区的相关服务机构。对于一些有心理咨询或者诊疗需要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听众,钟博士提供了各种资源:
免费寻求帮助的联系信息,如拨打United
Way 211或者Warmline
414-777-4729。对于婴幼儿的心理情绪问题, Birth...
金蛇狂舞辞旧迎新,麦城春晚好戏连台
蛟龙腾飞辞旧岁,金蛇狂舞迎新春。农历新年到来,中华大地欢庆之时,海外华人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迎接新年。威斯康斯州多地的新年庆典此起彼伏。上周末,麦迪逊地区可谓热闹非凡。周六、周日两台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相继举办,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本周六麦城华人社区教会经过几个月精心策划的春节庆典在Blackhawk Church如期举行。傍晚6点开始的文化展示活动犹如新春庙会,盛况空前。品茶艺、练书法、包饺子、弹民乐、试古装、猜谜语,林林总总,气氛十分欢乐。观众还有机会品尝饺子、汤圆、春卷、芋头酥等传统节日美食。
享受完文化体验与节日的美食后,社区教会适时地为大家呈上一场更加丰富的精神大餐。这是一场集歌舞、器乐、相声与戏剧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来自中外的几百名观众济济一堂,共庆新春佳节。
本此活动的开胃前菜是多种民族乐器合奏,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共同奏响热情洋溢的《金蛇狂舞》与高亢有力的You Raise Me Up,传统民乐与经典英文歌曲中西文化碰撞,顿时将节日气氛拉满,春晚帷幕徐徐拉开。能歌善舞的藏族《迎酒欢歌》,热情好客的蒙古歌曲带领大家领略呼伦贝尔的辽阔草原。现代流行舞给大家送去欢乐时光,古典舞《簪花引》舞姿曼妙,古韵悠悠;《雨歇》刻画出水墨般的江南雨韵。
汇说、学、唱、逗四门技艺于一身的对口相声,时而引得观众啧啧赞叹,时而又捧腹大笑。书法艺术与民乐古筝此时碰撞出了独特的火花,国粹京剧唱了一场“空城计”。钢琴、小提琴献上《爱的致意》,而特邀的密城童星则感情真挚地以一曲《当你老了》演绎出深沉亘久的爱意并献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催人泪下,直达人心。春晚在中文、英文、西班牙语三语共唱一首赞美诗——《你真伟大》中拉下帷幕,彰显了中外友人其乐融融共迎春节的和谐场面。
周六的庆祝活动馀音绕梁,“新春新景开新宴,看取新年乐事绵。” -- 另一场由麦迪逊本地舞团、乐团与麦迪逊大学多个社团联袂推出的2025 CSSA蛇年春晚于大年初五周日晚在麦迪逊大学内的Shannon Hall隆重上演。
这是一场充满欢笑、温情、活力、处处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春晚。节目组在bilibili和youtube上同步直播,让身在异地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朋友也可以跨越山海一同观看。
本场晚会于6:30开始,长达三个多小时。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变化多样。晚会的序幕由AIRB摇滚乐队拉开。相比其他春晚热闹而喜庆的开幕,乐队以其原创动感的DJ舞曲《你要跳舞吗》邀约开场,乐手们精彩独特的编排,让人耳目一新,对整场晚会也充满期待。麦迪逊大学目前规模最大的华人学生舞团DANCAS应约上场,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为观众带来了中国风的街舞。她们在台上劲歌劲舞,活力四射,极大地调动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氛围。
歌曲新唱,一组歌曲串烧不仅让人沉浸在经典流行歌曲中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与力量,更是在旋律中寻找与童年回忆的链接。麦迪逊大学生首创的曲艺社团专注京剧、昆曲、黄梅戏、相声、评书等中国传统艺术。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曲艺文化,这次为大家带来相声《口吐莲花》,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琴识明月民乐社携多种民族乐器登场,结合西洋古典乐及中外流行乐,在蛇年为大家演奏了《金蛇狂舞》和经典曲目《月亮代表我的心》。男低音组合的社团和号称起不来床的乐队也纷纷登台献唱,还有新生代说唱的组合,通过不同视角的表达与倾诉来诠释年轻的力量。不得不感慨,年轻人活力满满、创意无限。
麦迪逊大学生不仅有多个乐队,还成立了话剧社团致力于传播艺术的乐趣和戏剧所承载的文化。这次作品《留学生奇妙夜》登上当地春晚,赢得不少掌声。麦屯首个华人音乐剧社团Foundland专注于中文原创音乐剧和全球经典音乐剧的改编和再创作。曾多年登台春晚压轴,受大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今年春晚的亮相,中英文结合演出的音乐剧也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易传·系辞上传》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代表生、长、老、死的四个生命演变过程;可以代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可以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以代表水、火、木、金五行中的四行;也可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DANCAS舞团将古典与现代舞结合,通过多个乐章完美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四象。在辞旧迎新之际,将四象暂停归于春,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令所有在座观众叹服不已!
麦迪逊中华艺术团为观众献上一支蒙古群舞《奔腾》,带着马背民族的浪漫与柔情,展现草原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悠扬合唱团由UW-Madison和麦迪逊社区的音乐爱好者组成,是一支非专业却充满热情的团队。合唱团聚集了老中青三代,以歌声传递情感,以音乐凝聚人心。她们深情演唱草原歌曲《天边》,用嘹亮的歌声唱响《我的祖国》赞歌,最后以经典的《难忘今宵》为本台晚会圆满结尾。
辞旧迎新,祖国同在!中国总领馆总领事王保东特别发来视频并致新年贺词。
除了舞台节目表演,节目组还精心安排了抽奖环节穿插其中,惊喜连连。当麦迪逊湖上烟花绽放,璀璨烟火照亮整个夜空,麦迪逊的春节庆典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华丽胜景中缓缓拉上帷幕,唯有欢乐萦绕心头,令人回味无穷!
供稿:刘颖欣、陈昕莉
摄影:桂大为、陈昕莉
《密城时报》编辑部编辑
一次展示中国文化的快乐之旅
——麦城华人协会 Two Rivers Ethnic Fest 演出纪实
City of Two Rivers坐落于距麦迪逊160英里的东北方,位于美丽的密执安湖畔,因东、西双子河 (East Twin River and West Twin River) 在此处汇合后流入密执安湖而得名。
...
麦城秋天故事 – 美在深秋
生活在威斯康辛州麦迪森(昵称麦城或麦屯)越久,越能感受她的舒适和美,也越感觉中北部地区最具美国特色。除了暂时的全国性政治纷争有比较严重两个极端化的问题之外,不论从事哪类行业,这里从政治到自然乃至人文环境都非常适宜于我们 。
威斯康辛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自彰显其特有的美。进入10月中下旬,秋天逐渐演绎至其色彩最为绚丽的一幕,人们也自然而然地期盼着她盛装的全貌。但可以想见的是,为了让人类永远保持有新鲜感,大自然每年布置的秋色也迥然不同,并在这布置的过程中还会时不时地带给我们一些惊奇。
有心的人们在用各自方法算计着秋天这位成熟的美人盛装一现的最佳时日,有低科技的、有高科技的,总之是幻想着能预测大自然、预知大自然。一支队伍已于上周末去附近的魔鬼湖探寻过,另几路则将注押在了10月21日周日。
10月20日星期六的上午,艳阳高照, 云淡风轻。 忽然间天空骤黑、狂风大作、鹅雪狂舞,似有将麦城顷刻荡平之势。也下注于10月21日的麦城一娇王婧女士目睹此景,花容顿失,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即时贴出 “惊吓!才十月中就下雪了!可以说肥肠郁闷!”
与此同时,麦城 “吃喝玩乐俱乐部”微信群的部分成员也在筹划着第二天的魔鬼湖勘察。群员杨新海带着既惊讶又稍有忧虑的神色报告:“落雪了!!!”
群内的宋嘉声在作业间隙,望着窗外,翻看着微信上朋友们的言语,顿觉特有意思,因而带着几分调侃、几分文艺回应杨新海: “在考验红叶的坚贞,是不离不弃,还是随风而去?”
美女聂海燕俏皮地跟上:“明天见分晓”
美女卢艳杰则心情似乎比较复杂,可能觉得世人对红叶有所不公,也可能为红叶在恶劣的气候下孤独无助而忧虑有加:“ 可怜的红叶!”
宋嘉声回应聂海燕:“明天你们就是法官,实地勘察、实地裁决”
被这样议论的气氛勾起几分诗意的杨新海为红叶表达了心声:“寒冰励雪还坚劲,傲立枝头待我瞧!”
受卢艳杰的情绪感染,宋嘉声似乎也觉得我们是有些难为了红叶,甚至冤枉了红叶,特别是在她孤立无助的情形之下。因而带着些感性地说道: “实际上红叶的内心有着无限的郁闷和怨屈。人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似乎她经不住风的诱惑,遗弃了树枝,带着那有诗有远方的理想,与其他起舞的叶片随风翩翩而去......”
卢艳杰颇有同感:“也许她很想留在树上,傲雪凌霜,可是大树不再给她提供营养和支持,尤其是在气温逐渐下降、她需要特别呵护的时候......”
带着几分感性、几分文艺,聂海燕:“坚贞也罢,委屈也好,都化作这前世今生的一抹红,在秋中坠落,思念...... ”
带着几分豪意、几分诗意,杨新海:“瑞雪方知秋时意,化作丹朱恰是时;待到我等登高处,定是层林尽染时。”
聂海燕快乐地点赞: “好诗好诗!”
宋嘉声接着道出红叶郁闷与怨屈的原委: “而实际情况是,入冬之前,树枝逐渐感知红叶输给他的光合产物越来越少,知道红叶已是来日无多。于是,树枝一边想尽办法将红叶内剩余的光合产物尽量转移出来,一边在红叶叶柄基部与树枝的结合部建造一种叫作离层的结构。在红叶内剩余的光合产物往树枝转移完成之时,离层的制作也基本完工。这时,其实无需其他诱惑,只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就能让红叶掉了下去。随风翩翩而去仅仅是巧合......”
聂海燕随即夸道:“专业科普”
宋嘉声回应聂海燕:“大家一起好玩”
聂海燕兴致上来:“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
似乎是享受着那种不期而遇之神交流的愉悦,聂海燕由衷地回应宋嘉声:“是的,我们吃喝玩乐俱乐部超级好玩”
同被这种可遇不可求之交流感染的杨新海,干脆走出屋外,拍下了他家院内的红叶传上,并题:“雪仼尔下,风别再刮,看我门前树,霜叶尤在掛,不怕!!!”
聂海燕即刻点赞。
沉浸在思索红叶命运中的卢艳杰,若有所思:“看来风是被冤枉了?”
沉思中仍不忘为群友点赞,卢艳杰:“好看!”
接着卢艳杰的沉思主题,宋嘉声继续 :“风被冤枉了、红叶被冤枉了,看样子是树枝比较绝情。其实呢,树枝表示也有冤情,他是为了整棵大树的安全越冬、能够支撑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而不得不为之。让红叶将光合产物尽量转移出来是为了让整棵大树在冬天来临之际能尽量多多地积累食物。之后还让红叶离开树枝对大树也有很多好处:来年的新叶可以自由生长以及方便新叶采光,因而新叶一出能够立刻制造光合产物供给大树;落到树下土地上的红叶机体上还有一些有机物和矿物质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同时也滋养了微生物),可以被大树回收利用......”
似乎有所解脱的卢艳杰:“看似无情,实则无奈,弃叶保树,也是自保。毕竟没有了大树,树枝焉附?
星期日根本不用一晃这就到了。被几路人马算计准确的至少有一样:星期日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这日,俱乐部成员兵分几路,期望以各种视角辅以多类器材来认真审视和记录秋之美、红叶之美、大自然之美。
一路队伍是成建制的,颇有些规模,并带有粮草,由俱乐部总领邱燕萍美女亲自率队,浩浩荡荡来到魔鬼湖并登上山顶。山顶之上,满山满湖的秋意美景尽收眼底。尽管今年的秋色似乎不如传说中的那般红而美,但登高之后,确实仍有杨新海诗意中的层林尽染之感。
另一路则为小分队,轻车简从,注重探寻麦城界内的秋之美、尤其是另一种形式的美。小队来到威斯康辛大学麦迪森校园的树木园(Arboretum),探美行间谈笑中再又提到离层、讨论到离层存在的证据、议论到大自然的奇妙之无比。树木园漂亮的叶子虽然不算多,但多种树木上色彩各异的累累硕果确实也很是亮丽。为尊重大自然,该树木园有好几片区域的树木和杂草常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模拟自然保护区。那里,也可以给人们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各路人马归至家中,自然是海量的照片在群内分享刷屏。赞美的、感叹的、提问的,大家不亦乐乎、其乐融融。待一切稍有停当之后,宋嘉声也贴上了白天的斩获:显示一片荒凉的照片,并开玩笑道:“荒凉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聂海燕赞叹:“在我们吃喝玩乐俱乐部成员眼里就没有不美的地!
玩笑归玩笑,我们确实也在思,待至真真有心情与情绪认真而投入地欣赏荒凉美之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就可能有了一个升华呢?
卢艳杰、聂海燕、杨新海、宋嘉声
2018 年10 月 21 日
编者后序:微信拉近了人与人的之间距离;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朋友们无需相约见面,闲暇片刻,发几句闲言片语,相互调侃几句,遇到情趣相投的人,聊上几句,顿感如沐春风、神清气爽、心情畅然,心中的郁闷与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从医学角度上解释为“精神疗法”。身在异国他乡华人,因为有了朋友陪伴,减少了几多乡愁、孤单和寂寞,微信朋友圈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和愉悦。
怀念我的老师–江明性教授
戴水平
国内传来噩耗,我的研究生导师江明性教授于2019年2月26日20时5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听到这一消息后,海内外的同济人纷纷在各大网站和海外同济群留言,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江教授的哀思。作为他的学生,我心中更是悲痛不已!
记得上次回国时,我去了江教授家与他亲切交谈,如今阴阳两隔,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不由清泪长流,彻夜未眠。往日与江教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写下这些回忆文字,遥寄对老师的思念!
我于1990年考入同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硕博联读研究生,硕士导师是姚伟星教授。92年转博,博士导师是姚教授和江明性教授。当时江教授刚刚退休后返聘,教研室安排我和他坐一个办公室。
我和江教授在同一个办公室前后有两年时间。那时我们喜欢称江教授为老先生以示尊重!同济老一辈的教授们都是德艺双馨,江教授更是风度翩翩!1956年教育部进行教授评级,整个武汉地区高校林立一共才评出13位一级教授,同济医学院就占7位,那年江教授获聘副教授。1981年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有7位教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博士学位导师,江教授是其中之一。
每遇有重要的事情时,他必穿笔挺的中山装或者西装。相比西装,穿中山装更多一些。他的书桌、书柜,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书稿摆放得整齐有序。而我的桌子上总是挺乱的,老先生却从来不说我,可见他的宽厚!一张A4的纸,他会画几个格,正反面写满字,从不浪费一点纸的空间!平时他待人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但关键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学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他曾给我们讲过他求学时的故事,德国教授的严格要求以及同济的光荣传统,尤其是他们在抗战时的艰难和刻苦学习。我从江教授的言行上学到很多东西,受益终生!
1983年春,同济医学院授予联邦德国德中医学协会主席盖尔哈特名誉教授称号。图为授予仪式后,同济医学院教授们与盖尔哈特夫妇在校园的合影。
江教授对大学本科教学极为重视,每次大课前,他都认真备课,将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入到讲义中。虽然有的课他都讲了许多年,但他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预讲,吸收大家的意见。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是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关键,是教师比较难教的章节。他上这章大课时,用清新简明的语言,优美整齐的板书和形象生动的挂图,让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机制,对药的讲解就顺利许多,许多学生都说上他的课药物作用机制条理清新、逻辑性强、简明易懂,是种享受。他曾主编卫生部医学院统编药理学教材,经常与作者和编辑通信联络,信来后,他会用剪刀把信封整整齐齐剪开,把文稿依序摆好,仔细阅读修改。他主编教材时,参考大量英文、德文书籍,如德国的Allgemeine und Spezielle Pharmakologie und Toxikologie和美国的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同时查阅大量的最新科技期刊,亲手做读书笔记和文献卡片,分类分析并选用。
在科研方面,他对学生非常放手,极力鼓励科研小组内人员创新和合作。在他和姚教授鼓励下,我们科研小组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和生物工程系康华光和瞿安连教授合作开发膜片钳技术在药物方面的基础研究。他积极选派自己学生去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系,同济实验中心的李之望教授,生理的唐明教授和医科院药物所王晓良教授去学习新技术。在科研方向和课题上,他既结合实际,又非常开放,结合我们室在中草药成分多年的药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在离子通道上的作用机制,走自己的创新路。
他将与姚教授申请的科研经费,全部用在课题和学生培养上,自己生活很简朴。武汉夏天很热又没空调,江教授只配备了一台旧的摇头鸿运小电扇,姚教授则是什么高温都不怕。
他对学生始终非常关心,学生毕业后还经常跟他们通信。每当外地的学生们取得成绩或有新的实验结果,他都会及时与教研室同仁们分享。师兄王钢博士回国特地来教研室看望江教授,并送一本当时Hille Bertil最新版的 Ion channels of excitable membrane。江教授马上给我们研究生传看该书,大家互相快速传阅,都爱不释手,甚至复印有关章节。宗贤刚博士当时在德国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Franz Hofmann教授实验室工作,写信给姚教授和江教授详细介绍他从事的关于CNG(cyclic nucleotide-gated)离子通道的最新进展。Hofmann实验室后来进一步克隆和在表达细胞上分析记录了心脏的起搏离子通道(cardiac...
“新心音樂事工”福音樂團訪問本市
本報記者報導,本部位於德州達拉斯的美國著名華語福音樂團“新心音樂事工”於2017年5月5日至7日來訪本市。
科学的局限性—里程《游子吟》选摘
科學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科學(尤其是實驗科學)的局限性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科學研究的對象必須是可以重演的(Reproducibility)、被動的(Manageability)和可以量度的(Observability)。我們得到的實驗結果必須可以不斷地重複。
葛培理及他的书《生命的旅程》
比利·葛培理(Billy Graham,又译葛理翰)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全球著名的福音布道家。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次参加过他的布道会。他通过广播电视接触的听众超过2.1亿人,分布于185个国家。他最大一次布道会是1970年代在韩国首都举行,有100万人出席。葛培理从1955年开始有55次登上盖洛普名人列表,超过世界上任何人登上该列表的次数。他被称为“美利坚的牧师”(America’s Pastor),“美国良心”。他又被称为“总统的牧师”,与美国二次大战后的历届总统,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都有深切的交往并给予属灵的指导,并多次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祈祷。
葛培理的家庭与中国还很有渊源,他相濡以沫64年的太太路德1920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并在那里生活成长直至17岁返美读书。路德的父亲医学院毕业后即携新婚妻子到江苏淮安,他们的5个孩子中有4个在中国出生。路德的父亲在当地治病救人并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当地一家有380张病床的教会办的仁慈医院的外科主任兼行政院长。他在那里为中国人民服务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撤离中国。路德始终怀着一颗“中国心”,常自称“淮阴女儿”,对中国人一直有很深的福音使命感。葛培理曾经陪伴路得到她的出生地淮安,而他们的儿孙也多次拜访中国,希望能将这份源于外祖父母对中国的爱和负担,在子女中继续传承下去。路得于2007年去世,享年87岁。她的墓碑上刻有一个中文字“义”。
葛培理一生写了34本书。这次我们要介绍的《生命的旅程》,是他在2006年88岁高龄时写成的。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THE...
被遺忘的母親節歷史
母親節到了。這一天,有些孩子會早上悄悄為媽媽作早餐,好給媽媽一個驚喜,讓她們在床上享用,我們的孩子也曾把他們的精心之作端上來,廚藝如何在其次,做母親的心裡感覺很安慰。
從研究生命科學到傳播基督信仰的歷程 ——馮秉誠牧師的故事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者走出國門來到美國,攻讀學位,並逐漸在美國科技界或工業界站穩脚跟。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在原有專業領域走下去,上帝也在這一群莘莘學子中挑選著願意跟隨他的人,在美國的人文社會環境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馮秉誠牧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由一個堅信科學、堅信無神論的實驗科學工作者,被基督信仰感召,逐漸相信了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相信了耶穌不僅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并且是人類的救主。這是他人生中一個里程碑式的轉變。
對於生活在西方社會的人來說,信基督教是很平常的。當代許多科學家也公開承認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而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學者來説,從無神論者到皈依基督信仰,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爲了使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同胞瞭解基督信仰,信了耶穌的馮秉誠就把自己的信仰轉變過程寫成了一本書《游子吟------永恆在召喚》。這本書出版后受到廣泛歡迎,迄今已修訂出版了4版,纍計發行量超過一百萬冊,在當今中文出版物中很少有如此大的發行量。
信耶穌和受洗對馮秉誠牧師而言不是信仰的終點,而是他人生的一個新的開端。他逐漸變得非常有激情地去傳播基督信仰。上帝也給他很多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人生經歷,讓他看清自己的生命意義不再是一個實驗科學家,而是成爲一個全職的基督教傳道人。於是,他於1997年辭去醫學院的研究工作,進入神學院接受系統的基督教神學教育。畢業後,他被米城中華基督教會按立為牧師。從此,他的人生變軌,開始了傳道人的生涯。
在上帝奇妙的帶領下,二十多年來馮牧師的傳福音脚蹤不僅遍佈美國各地,而且被邀請到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瑞士、俄羅斯、波蘭、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韓國、日本、香港、菲律賓、台灣和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做爲福音佈道會講員。一些基督教出版機構還錄製了他的福音佈道見證錄像,通過VCD、DVD和網路傳播,許多人正是通過看這些影像作品瞭解基督教的。不僅如此,馮牧師也在基督教神學方面下苦功研讀,勤奮寫作,出版了《聖經的權威》、《聖經的詮釋》、《聖經的難題》和《從聖經看預定論》等多部神學著作,幫助基督徒和傳道人深入地理解聖經。
如今,馮牧師已到了所謂“七上八下”的年齡,身體時常有病痛攪擾,但他仍然不辭辛勞,奔走各地,傳講福音。
文維俊 編輯俊麗
编辑 《密城时报》雪川
旅游天地
One to One – Interview with Jane Zhang
Lisa Wong
As a native Wisconsiner who grew up in Whitefish Bay, Jane Zhang later matriculated at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