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演讲盛宴真诚邀约
第22届威斯康星州中文演讲比赛将于2025年4月举行。这不仅是一场语言与文化的盛宴,更是我们共同见证与推动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时刻。
中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魅力的语言之一,它承载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担负着古往今来沟通与友谊的桥梁作用。为了激发更多人对中文的兴趣,共同提升中文学习水平,同时也向大家展示威斯康星州中文教育的丰硕成果。威斯康星州中文教师协会诚邀每一位热爱中文、关心中文教育的朋友参与本年度的演讲比赛。
在此次演讲比赛中,您将有机会:
• 用中文讲述你的故事:无论是你学习中文的难忘经历;在中国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还是你对中华文化的独到见解;都可成为你演讲的主题。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热情。
• 展示你的中华才艺:除了演讲,本次开幕式我们特别征集在读学生团体展示中华才艺。无论是中国歌舞、古诗朗诵、民乐演奏等,这里都是你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 与同行交流学习:这是一个汇聚了众多中文爱好者和教育者的盛会。你将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提升我们的中文教学水平。
• 赢得荣誉与认可:经过专业评委团的公正评选,优秀选手将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奖项。这不仅是对你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共同推动中文教育事业的鼓励。
无论您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社区成员,这里都有您展示自我、贡献力量的舞台。
比赛时间:二零二五年四月十二日(星期六)
比赛地点:Bolton Hall,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报名参赛链接及详情:https://www.eventbrite.com/e/1183076235869?aff=oddtdtcreator
开幕式节目报名链接:(请指导老师填写)https://www.signupgenius.com/go/10C0A45AAAE23A1F5C16-54400543-opening
报名截止日期: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日
如有任何问题,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期待在中文演讲比赛中与您相遇,共同见证这场中文盛宴的精彩时刻!
威斯康星州中文教师协会宣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编辑部
附:以下是来自威斯康星州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刘勋的英文邀请函。
Dear Esteemed Students, Parents, and Educators,
On behalf of the Wisconsin Association of...
威州苗族社区喜庆传统苗年
进入美国“节日季节”(俗称Holiday Season ),从感恩节开始,贯穿至新年元旦。 伴随着冬季日渐寒冷的天气, 一个个令人欣喜的节日接踵而至。而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人们庆祝节日的热情, 威州苗族民众刚刚从感恩节的节日喜庆气氛中走出来, 马上投入苗族传统新年的庆祝活动中。
12月14日至15日, 威州苗族社区近三万人在State Fair隆重庆祝苗族新年。相较于中国农历新年,苗年是苗族人的传统民俗新年,是苗族人最隆重的节日。 苗年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秋收完毕十一月或十二月。 两天的新年庆祝活动,近三万人汇聚在大厅, 放眼望去,人头攒动,置身在色彩缤纷的人群中,不由自主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 苗族人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盛装男女载歌载舞,人们 脸上洋溢着欢乐祥和喜庆气氛。
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被称为“披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文化”。 女性服饰多以白银为饰品,点缀图案繁复、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说每件服装价值不菲。
苗族传统饮食以苗家腌鱼、腊肉、酸菜牛肉、酸汤鱼等著名菜肴 。近年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长长的队伍只为一杯香甜可口的奶茶,令老板数钱到手软。
今年的苗年庆祝活动不仅只有苗族人,还有其他族裔的社团, 借此盛大的节日,到现场参与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展示商务服务项目,招揽更多的客户,扩大自己的商务范围。
今年威州华人商会以赞助商的名义,首次参与苗族苗年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苗族亚裔少数民族的支持。
苗族的节日文化是美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族裔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建家立业,他们不忘故乡情、故乡的文化,一代代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社会文化。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建美国多种族、多文化的共生共荣的社会。
《密城时报》编辑部报道
点亮节日餐桌的小红果–蔓越莓
三心
感恩节刚刚过去些时日,相信大家都已经度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节日。或与远道而来的家人亲戚,或与附近的邻居朋友,即便只是家庭的小团聚,肯定也是欢欢乐乐地围坐在饕餮盛宴前。有没有感觉相聚甚欢却意犹未尽?趁着这未尽的兴致,我想来写写在这个节日餐桌上的小亮点。
传统的感恩节大餐中美味佳肴不少,主角当然非火鸡莫属,土豆泥以及甜点南瓜派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各种与之相配的烘培盘与蔬菜也非常好吃。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了这样的一个配角果酱:它有着勾人食欲的鲜艳红色,酸酸甜甜清新爽口的味道,无论是就着大块的火鸡还是单独品上一小口,都会在味蕾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肉类占据主要位置的节日餐桌上,它犹如一股清流令人回味悠长。尤其在各种主食与糕点撑起饱胀的胃口后再吃,因其味道与山楂有些相近,我便想着这也许还能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而这个餐桌上并不抢眼但又不可或缺的果酱就是蔓越莓做的果酱。
为什么想起写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红果蔓越莓呢?因为它好看、好吃,营养丰富又健康?是,其实也不全是!
记得几年前,家在肯塔基的老板的女儿所在的班级有一个通过亲戚朋友来了解美国各个州特色的课题。于是老板就问我女儿是否愿意邮寄一张有当地特色的明信片给她女儿的学校,并且简单介绍一下威斯康辛州的特色。我们欣然应允。在当地邮局挑选明信片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威斯康辛是美国最大的蔓越莓产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红果蔓越莓竟然是我们州的一大特产。
蔓越莓原称“鹤莓”,因其花朵很像鹤的头和嘴而得名。英文名叫Cranberry,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中文又叫蔓越橘、小红莓等等。蔓越莓表皮及果肉都是鲜红色,是一种生长在矮藤上的小圆浆果。主要生长在北半球特殊地带的酸性土壤中,因其需要独特的成长环境及气候条件,全球产区不到 4万英亩。产量有限,十分珍贵,因而有“北美的红宝石”之美称。而威斯康辛州因有着利于蔓越莓生长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红宝石之乡”。2004年蔓越莓正式成为威斯康辛州州果。
蔓越莓不仅富含维他命C,更含有丰富的植化素,包含前花青素、原花青素等等,被称为超级抗氧化剂,是一种天然抗菌保健水果,是防治尿道感染、膀胱炎、慢性肾盂肾炎的最佳自然食疗食品,还有降低血压,保护肠胃,养颜排毒等功效。如今,蔓越莓已经成为美国家庭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及日常饮食伙伴。蔓越莓果汁饮料,更是美国人冰箱必须具备的饮料。美国人每年要消費掉约4亿磅蔓越莓,通常被用来做果汁、果酱、果干等,这些在北美各大超市的货架上都非常容易找到。
新鲜的蔓越莓却不常有,只有5%左右的新鲜蔓越莓投放市场。每年感恩节临近,商场的货架上便摆满了袋装的新鲜蔓越莓。其鲜艳的色彩十分吸睛,总让人忍不住驻足多看几眼,甚至抱上几袋回家。从1962年开始,烤火鸡加蔓越莓酱已是美国家庭感恩节的应景食物。威斯康辛州每年种植的蔓越莓,20%于节日季里上了美国千家万户的餐桌。蔓越莓果酱的制作非常简单,洗净后加水或橙汁和糖煮到果实自动裂开,再小火熬几分钟,一碗红彤彤的诱人果酱便做成了。如果不想自己动手,商家也有准备好的果酱果冻出售,乍一看,还真的十分像中国的山楂糕。难怪蔓越莓在中国市场也颇受欢迎。
蔓越莓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秋收时节前往蔓越莓农场观看红色的海洋,绝对是一种超级视觉震撼,足够刷爆朋友圈。每年九月底是威斯康辛蔓越莓农场收获季节的开始,一直可能持续至十一月。在收获湿地中栽种的蔓越莓的前一天晚上,农场主们会往湿地里灌水。不用多久,蔓越莓就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第二天,机械水车把藤蔓上的果实敲打下来,蔓越莓果便飘在水上,然后被水车收集起来。
在威斯康辛中部地区,从Warrens到Wisconsin Rapids之间,有长约50英里的“蔓越莓高速公路”(Cranberry Highway)。如果在当地的173、54号乡村高速上来段自驾游,便可以看到深蓝色的水面飘满红色的蔓越莓,这应该是威斯康辛最独特的水中秋色吧。“蔓越莓高速公路”沿线的蔓越莓农场,大多拥有上百年的历史,当地农场主也世代从事蔓越莓种植,如今已是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如果你觉得走马观花地观赏还不过瘾,可以参加当地农场组织的蔓越莓游览项目,不仅可以亲眼见证红色蔓越莓海洋,更可以品尝农场主们家庭制作出的各种蔓越莓美味,还能够好好地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随着感恩节的来临,节日季便渐渐拉开了序幕,圣诞节,元旦节将接踵而来。节日季里,你是否也想用我们的州果——蔓越莓点亮一下你的餐桌呢?
编辑:《密城时报》编辑部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MAKE IT MODERN
LATEST REVIEWS
突破疫情围困 云端绽放激情
--北美华人庆祝2021新春晚会
农历2020庚子年,是极不寻常的年份。新冠疫情施虐,世界前所未有被割裂,人们被迫分离、各居一方。然而我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同舟共济。 因为,我们一直相信,有爱,心与心就没有距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迎接2021农历新年,由 Isthmus 艺术文化公司、Alfred 大学孔子学院、美加中华文化艺术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云端走到一起来” ——2021北美华人新春大拜年“,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策划、组织和编排,于2月3日在各类视频媒体平台上线啦。
在辞旧迎新的中国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所有华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期望和热情。主办单位联合全球华人,欢度农历新年。希望以云端晚会的形式,祝愿所有华人阖家幸福!人人平安!事事如意!
北美华人社团人才济济,有歌唱家、著名运动员、医生、大学教授...还有许许多多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近40个家庭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下,云端晚会的节目可谓丰富多彩。30分钟的视频,浓缩了几组单元,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北美平凡华人在这个特殊时期自己的生活。
编排了华裔子女为主体亲情演绎诗朗诵-读中国,看着孩子们认真表演的态度,真是让人感动。编导无法割舍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近一半的节目呈现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表演。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华裔子女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歌舞表演,虽然演员们都是业余时间排练,但非常敬业投入,舞台上,舞者美目传情,舞步轻盈,身姿摇曳,不输专业舞蹈表演。整体晚会呈现欢快、生动、喜庆、鼓舞。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视频录制效果稍有瑕疵。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主办单位初次尝试这种新型方式,利用网络,编导和表演者未曾相见,隔空在云端完成了一个精彩的聚会,开辟了一种特殊的庆祝中国年形式。本报采访晚会编导李娟, 她表示“ 在后期制作视频时,我们努力透过晚会表达,海外华人在疫情严重的艰难情况下,华人有过困惑、迷茫、苦闷、痛苦,但春节的到来,为了欢度新春,华人振作起精神,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接春节的头等大事上。表现了华人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坚韧、豁达和浪漫的优秀品格。也是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魅力所在。“
节目上线后,观众反映非常热烈。收到了来自多方的祝贺,鼓励,饱含深情的赞赏以及背后的小故事。
一位观众给我们留言 “它让我们的孩子第一次从观众变成真正的参与者,真实感受中国新年的气氛。最让我感动的是“读中国”的节目,孩子们带着稚气和童真在读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带着并不标准的口音在读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特别感谢编导老师的高水准的编辑在30分钟内真正的体现了文化和艺术的交融,呈现给大家一个气势恢弘而又温馨和谐的视觉盛宴。”
另外一位观众留言 “昨天忙得没时间到群里来。Well done! What an amazing show! Well put together! 整个剪辑大气恢弘,又不失温馨优美。节目的选择可圈可点,每个节目都呈现出了最精彩的部分!中间穿插的人物叙述也恰到好处。最难得的是从始至终穿插了小朋友们的节目,温馨可爱。”
还有一位观众写道...
荷兰风情 郁金香飘
-----记母亲节前夕游密歇根州HOLLAND的郁金香节
...
洪水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援
在四级飓风哈维给德州休斯顿带来连续四天降雨后, 周一(8/28), 这个全美第四大城市的大部分区域已经处于瘫痪状态。灾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密尔沃基华人社区董事会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迅速做出反应,致信社区所有华人,倡议发起募捐救灾活动,援助休斯顿哈维飓风受灾区,并于周六(9/2)11:00 – 13:00 在位于Hales Corners 的食为先餐馆举办募捐午餐会。
争渡, 争渡 ,擂响龙舟进鼓 !
...
继往开来 建国接任
2017年4月9日, 经密城华人社区董事会批准, 孙建国先生当选为董事会主席.
麦城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纪实系列(之一)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华裔代沟交织中的亲子沟通
2018年12月8日下午3点 “中国父母、美国孩子 – 青少年心理及情绪健康”亲子教育论坛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研究园(5602Research Park, Madison)举行。本次论坛由麦城华人协会 (MACCO) 领衔,联合全美华人联合会(UCA)Wisconsin分会、 密城华人社区中心(MCCC)以及UCA Illinois Chapter共同举办。
报告大厅座无虚席,聆听讲座的大部分来自麦城本地居民。还有个别同胞专门从芝加哥和Oshkosh等周边城市驱车前来,早早地到了现场参加这一活动。他们的执着,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次讲座意义非凡。
这场有声有色、生动热烈的讲座是由四位经历各异、专业不同, 却对华裔移民家庭子女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成长都有独特见解的人士主讲, 以及被讲座触动心旋的热情听众积极互动,共同参与下演绎完成的一场精彩讲座。
本论坛由主办方麦城华人协会会长、UCA Wisconsin Chapter President李晶博士主持。李晶博士在论坛开始就呼吁大家关注和关心我们下一代的心理及情绪健康。她说,我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我们是在中国出生,并在中国接受教育的第一代移民父母。我们培养的是美国出生,并在美国接受教育的第二代孩子。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快乐。什么是快乐?孩子的一生如何让他们掌握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比较清楚孩子身体上的需求,那么孩子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我们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价值感、有目标、有激情、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有坚毅性(Grit)(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性格),而且一生都能让自已快乐?
本论坛邀请的四位嘉宾主讲人分别是: 李佳信慈善基金(Calvin J. Li Memorial Foundation) 创办人、移民家庭子女教育专家李秋波博士...
《今秋》- 随笔
作者 朱俊勇
今秋
悄悄地在雷声暴雨中来了,
你来得那么突然,
门前的枫树仍绿郁葱葱,
还来不及换上红装。
今秋
匆匆地在狂风飞雪下走了,
你走得如此仓促,
给庭院的青草披上了白露,
却来不及带走树上的彩叶。
今生
急急地在荒芜的年代来了,
我来得那么从容,
稀粥面糊也长成六尺汉子,
良师慈母的教导注定成钢。
今生
悠悠地走过了千山万水,
我有幸师从众家学者,
授教在四海学堂,
登过了荣耀奖台。
如今
安然地来到这片静地,
我用生活励炼给的淡定,
在秋天里预备自己的心,
享受冬天的宁静和素雅,
耐心地等待春天。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密城时报》编辑部 三心)
驶向天堂的孤帆
2017年6月7日傍晚, 麦迪逊(UW-Madison)梦到他(Lake Mendota)湖畔, 晚霞绚烂,湖面波光粼粼,映照夕阳,如梦如幻。比起往日的湖畔,今天有些不同寻常。此时聚集了很多人, 追思七天前在此湖上失去生命的陈昱博士。
麦迪森华人协会首次民主选举理事会成员
在麦城华人积极推动、认真督促、热情参与下, 当冬去春来之时,麦迪森华人协会于2018年4月7日首次实践了公开报名、透明竞选、公正选举的全过程,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立十五年的麦城华人协会自此告别了少年的青涩和莽撞,步入理性和成熟。此次选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力,是麦城华人协会发展史 上的一座丰碑,浓墨重彩地铭刻上麦城华人的民主意识、正义追求、以及对华人协会的认同和爱护。
麦城华人协会的英文全名:Madison Area Chinese Community Organization, 简称 MACCO。2003年初,在数位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创办;2005年,正式注册为非赢利组织,旨在联合麦城各界华人力量, 为麦城华人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帮助的场所,促进麦城各华人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广泛地参与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多年来,华人协会理事会的大部分成员由在任理事会成员推荐产生,尽管大部分理事会成员都热情地奉献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与精力,这种方式难免导致了华人协会管理上的不规范,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在美华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华人关心和参与政治的自觉性也与日俱增。麦城华人协会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引起了麦城华人的普遍关注和思考。 经过长达8个月的讨论、研究和酝酿,麦城华人达成了一个明确共识:华人协会的正规运作,应该从公开选举理事会成员开始。
自此,社区各方人士和部分前任理事们对麦城华人协会的公开选举一事,进行了认真讨论、协商,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华人协会会员登记、会员报名参选、参选会员与其他会员见面交流、以及最后选举理事会成员等一系列细则。2018年3月24 – 25日,12位自愿报名的候选人在与华人协会会员见面会上,分别介绍了自己,以及对未来华人协会的工作前景和自己的设想,并回答了会员们的提问。这次带有竞选性质的友好讨论与交流,为两周后的投票选举作了前期准备,也为投票选举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8年4月7日,在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麦迪森华人社区终于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正规的民主选举。具有选举权的71名付费会员中,66人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对华人社区未来的期许,参加了投票选举活动。在5位志愿者的认真监督下,公正、公平、透明地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 9 人组成,其中8人通过本次选举产生,另一人是前任理事会留任成员。
2018年4月11日,新一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李晶(Connie Li)任理事会主席(President)、江宜庶(Sue Jiang)和陶晔栋(Terry Tao)任副主席(Vice President)、鲍宏光 (Hongguang Bao)负责财务管理、 陶晔栋兼任秘书(Secretary)。会议决定将大力修改协会的章程与规则(by-law)和改进协会的财务制度。这次会议还建立了六个委员会(Committee):1. Governance Committee,负责人:李晶、 江宜庶。2. Initiatives/Program Committee, 负责人:...
今天 , 我们再次为你相聚
陈昱周年有感
李可信
我们不再哭泣,息了悲咽,
停止沉默,不再寒噤,
温暖在手中传递,
心痛让歌声抚愈—
鲜花伴你左右,
怀念安放于心。
你美丽的生命溶于山水,
灿烂的光华永驻大地— ...
葛培理及他的书《生命的旅程》
比利·葛培理(Billy Graham,又译葛理翰)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全球著名的福音布道家。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次参加过他的布道会。他通过广播电视接触的听众超过2.1亿人,分布于185个国家。他最大一次布道会是1970年代在韩国首都举行,有100万人出席。葛培理从1955年开始有55次登上盖洛普名人列表,超过世界上任何人登上该列表的次数。他被称为“美利坚的牧师”(America’s Pastor),“美国良心”。他又被称为“总统的牧师”,与美国二次大战后的历届总统,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都有深切的交往并给予属灵的指导,并多次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祈祷。
葛培理的家庭与中国还很有渊源,他相濡以沫64年的太太路德1920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并在那里生活成长直至17岁返美读书。路德的父亲医学院毕业后即携新婚妻子到江苏淮安,他们的5个孩子中有4个在中国出生。路德的父亲在当地治病救人并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当地一家有380张病床的教会办的仁慈医院的外科主任兼行政院长。他在那里为中国人民服务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撤离中国。路德始终怀着一颗“中国心”,常自称“淮阴女儿”,对中国人一直有很深的福音使命感。葛培理曾经陪伴路得到她的出生地淮安,而他们的儿孙也多次拜访中国,希望能将这份源于外祖父母对中国的爱和负担,在子女中继续传承下去。路得于2007年去世,享年87岁。她的墓碑上刻有一个中文字“义”。
葛培理一生写了34本书。这次我们要介绍的《生命的旅程》,是他在2006年88岁高龄时写成的。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THE...
從校訓看信仰
近來國內流傳一個笑話:一對清華北大畢業的夫婦去找禪師求教,問如何買得起學區房。禪師回答:既然你們一個北大畢業一個清華畢業的都來問這個問題,那為啥還買學區房啊?意思是,目前房價高,學區房價更高。另一層意思是,讀書沒用,讀一流大學,若不能變現,也沒用。移民美國的華人也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買房的第一考慮往往是要好學區。甚至把子女能進入名牌大學視為移民的目的之一。
来到尘世的耶稣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记者作家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文笔幽默又犀利,在他皈依信仰之后,写了不少论基督教的作品,也写了以一位神父为主角的推理故事《布朗神父》(Father Brown),也常与当时著名的怀疑论者或未知论论者如萧伯纳(Bernard Shaw)、韦尔斯(H. G. Wells)、罗素(Bertrand Russell)等人展开善意辩论。萧伯纳虽然与他观点迥异,却称他为「旷世奇才。」切斯特顿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是《回到正统》(Orthodoxy),其中有一章讨论基督教信仰的吊诡或悖论(paradox),也就说那些看来似乎矛盾,不合理的信仰内容,正是基督教的精髓:「基督教不但能推断符合逻辑的真理,而且对于赫然变得不合逻辑的事物,可说是仍能找出个中非逻辑的真理。」
他举了个比喻:假设有位月球来的数学家,观察人体结构,是对称的:有两条腿、两边手指、脚趾数目相同、也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两个鼻孔、两片脑叶,所以他以此为定律,看到一边的心脏,就推断另一边也有一个心,但在下这个判断的时候,他就出错了。切斯特顿说,真正的洞见与灵感在于是否找到潜伏的变异与惊喜,所以:「基督教承认人有一双手,但却不承认人有两个心的明显推论。」所以他认为当我们觉得有些信仰内容不合逻辑,不要太快下结论否定,或急着为它辩解,因为「当我们认为基督教神学有点奇特时,一般来说将会发现是那些真理有点奇特。」
12月25日纪念耶稣的降生,正是其中一个看起来「奇特」、「不合理」的事件:上帝成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中,不乏神仙下凡的故事,但是这些神明或是乔装为人,或是脱下身上的羽衣,与人相会,并没有亲身变成人,下到凡间。但是圣经说:「上帝所指定的日子一到,祂就差遣他的儿子,借一个女子的身体降生在世界上,生为犹太人,赎我们成为自由身,使我们作祂的儿女。」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因为在天上无聊,不是因为看见人间的繁华而心动,一如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小说《王子与贫儿》里那个对外在世界充满好奇的王子,因此与跟他长得酷似的穷苦男孩调换身分;或是电影「画壁」中的那些仙女,向往着人间的熙攘热闹,因而跳出画中的仙境。他来,是为了完成重大的救赎使命。
电影《降临》(Arrival,或译为《异星入境》)讲到十几艘贝壳状的宇宙飞船降落在地球上,美国军方求助于一位语言学家,帮助他们寻找外星人的沟通方式,企图来了解他们是谁,为什么来到地球。经过细密的观察与尝试,语言学家找出外星人的语言符号,不仅化解了双方的误会,也化解了因此有可能导致的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若是诠释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无此问题。我们不用大费周章去了解他的语言与思路,因为他采用了我们的语言与身体,生在这个世界,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分子,好能与我们沟通无虞。圣经说:「基督成为一个人,在世上住在我们中间。」有个更现代的翻译是说基督「成为血肉之躯,搬到我们的小区。」
今天以高级度假区驰名的马莎葡萄园岛(Martha’s Vineyard)曾经是听障者的天堂。最早抵达该岛的居民,带有耳聋的基因,因此经过多世代的通婚,听障的孩子比例愈来愈高,因此当地居民根据英格兰南部的手语发展出一套他们的手语,甚至在日后的美国公定手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听力正常的居民接纳这些听障者,学习手语与他们沟通,以至于在十九世纪,你如果要在岛上的某些小镇居住,你必须要会手语,因为那才是大家通用沟通的语言!在这个岛上,听障并没有被认为是无法克服的残疾,造成沟通的障碍。
这则历史佳话可以让我们略为体会什么是「基督成为一个人,住在我们中间」。岛上听力正常的居民,愿意花时间学习手语,为了与听障者交流。耶稣为了来到世界,纡尊降贵,按照圣经的说法:「他虽然原来是以上帝的形象存在,却不坚持拥有这与上帝平等的地位,反而自我谦虚,成为一个人」,选择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甚至生在喂动物吃草的马槽里,作为他出生的记号。福音书作者路加还特别强调了三次:这个婴孩是在马槽里。不是玉玺,不是白金汉宫。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他对人类的爱:「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
我认识一对夫妇在人工智能与医学的研究上卓然有成,有个患了妥瑞症的儿子。有此病症的人无法控制肌肉,更难堪的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蹦出脏话。这位父亲提到当年在美国长春藤等级的大学任教,上课的时候甚至需要带着儿子去。那段日子真不容易啊,他说。然而就是这种不离不弃的爱,春风化雨,让这个儿子健康成长,找到正常工作,找到婚姻良伴。他宣布儿子结婚喜讯的那一天,我无意间提到当时养育这儿子多辛苦,这位父亲有点惊讶地说:我真的告诉你了吗?我自己都有点忘了呢。「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莫扎特深深领略基督教的这个信仰精髓,所以在他的最后一出作品《安魂曲》里写出令人萦回的句子:「请纪念我,慈悲耶稣,我是你踏上人世的起因。」
...
《獻上感恩(Give Thanks)》背後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再次到來,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熱潮正席捲實體店和網店,商家打出了各樣的廣告。家庭團聚吃火雞似乎已經不再是感恩節的主題。然而,如果你走進基督教的教堂,你會不時聽到許多以感恩為主題的歌曲,基督徒會在這個時候,總會將他們心中對上帝的感恩唱出來。
在眾多感恩主題的歌曲中,有一首傳到世界各地的題為《獻上感恩(Give Thanks)》,記得2000年我剛參加教會詩班的時候,詩班指揮是一位牧師的女兒,她帶領我們排練了這首旋律非常舒緩優美,歌詞也非常簡單的歌。我當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旅游天地
第一次打真枪
-陈小雪
“真的吗?”我问道。我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可以和我家人去打真枪了?!“当然是真的,还能骗你吗?”妈妈笑着对我说。“那我们还在等什么?赶紧出发吧!”哥哥迫不及待了。“OK,let's go!”爸爸已经在穿鞋了。
上车了以后,爸爸问我:“妹妹,你要去打枪了,你不怕吗?” 我赶紧说:“不怕!我胸有成竹,当然不会怕!” 大家都笑翻了。我们很快就到了打枪的地方。这个建筑看起来阴森可怕,外墙都是黑漆漆的。刚进大门,“砰”!的一声,我们都吓了一跳。妈妈连忙问是什么情况,前台的人说是已经有人在里面打枪了。
什么?打枪有那么大声音?我吓得目瞪口呆。“那我还是算了吧,我就不去打枪了吧。”我急忙说道。“你不是“胸有成竹”吗?”哥哥嘲笑地说。不行!我要是不去打枪的话会被大家笑话的!“那好吧。”我犹豫地说,“那我还是打枪。” 哥哥和妈妈一起跟工作人员说了十分钟,才办好手续,拿到子弹和枪。工作人员给我们带上了隔音耳机和护目镜,这样我们耳朵不会因为震耳欲聋的枪声而耳聋,也不会担心眼睛会受伤。
接下来,在一位教练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真正的打枪场。打枪道是一排一排的,就像保龄球馆的球道一样。场馆里很冷,有一股冷气从上而下,冰冰凉的感觉。我一进场就听见砰砰啪啪,到处都是打枪的声音。爸爸,妈妈和哥哥都在认真地听教练讲解如何打枪,而我站在一边静静地观察。
爸爸第一个上场,摆出了潇洒的射击姿势,哇,百发百中!打完后,得意地冲着我们笑了一下。摆了两个很酷的姿势,让妈妈给他拍了几张照片。接下来,哥哥开始打了。“砰砰砰!”哇塞!哥哥全部都打上靶子了,而且有一枪都打到靶子最中间了!哥哥也得意洋洋地看着大家。然后是妈妈,妈妈打得不咋地,但也兴冲冲地拍了几张照片。
最后还是轮到我了。我浑身在发抖,手脚冰凉,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可是哥哥一把将我拉住,推到前面去打枪。我感觉教练在给我讲着什么,把我的子弹也装好了,可是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教练让我把枪拿起来,瞄住靶子,我鼓起勇气,轻轻地扣了一下扳机。过了五秒,枪还没有响。我感觉我的手在颤抖,我的眼神很慌张。怎么办?我已经扣了扳机,为什么没有动静?!突然,“砰!”的一声,枪声突然地响了一下,是我的枪!我全身无力,赶紧把枪放下来就躲到后面去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打枪的经历,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去打枪了!
编辑:《密城时报》青少年编辑部